“大王萬歲!”
“罪臣之於大王,不過秦於魏地一徹侯,侍王不恭方有此難...”
“若大王不以臣鄙陋,置一縣以奉祖宗家廟,尚饗血食,不絕魏之社稷,臣之幸也!”
魏國宗室族長魏無傷渾身抖若篩糠,跪伏於階陛之下,連頭都不敢稍稍抬起。
戰國末世紛爭,魏國是被淘汰出局的失敗者,魏無傷擺出這副最謙卑的姿態就是寄希望於秦王的一時溫厚,祈求嬴政能網開一面,而不是像韓王宇那樣,發配為大秦守陵人。
魏咎雖然沒有秦王雄才,但胸中亦有血性,在大梁城破的前一刻自縊於宗廟,臨行前唯一感念的就是平陽君魏豹奔楚得以留存,魏祀不絕。
他這邊自掛東南枝,宗族裡就得有人把獻降存氏族的擔子給挑起來,因此魏王異母弟公子無傷就火線上任,成為一族之長,向王賁道左獻降。
魏無傷態度極其謙卑,肉坦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上前,直至秦將昌文君等三人車駕前。
這是效仿殷商微子啟故事,當年紂王庶兄微子逃離朝歌到封地微,等到周武王滅商,微子持商王室宗廟禮器,用這套牽羊禮向周武王獻降,歷數紂王之暴虐無道以及自己離開紂王的原因。
武王感念其德,當場釋放微子啟,恢復了他的爵位,後來誅殺紂王之子也就是他的侄子武庚,從而被成王允許其開代殷後,奉先祀,封國於宋,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宋國始君。
秦國吞二週,自矚周德已失而秦承之,魏無傷這麼做是想要秦國秉行周禮,不會對魏國宗族人員煎迫過甚,說不定也能像宋微子那樣,成為秦國的內附諸侯,等同於衛。
“徹侯?”
俯視著白玉臺階之下跪倒的魏人,嬴政淵沉嶽臨,即使魏無傷抬頭,也不能從臺上的眼神裡看出絲毫憐憫。
徹侯是秦二十級軍功爵中的最高階,其下面緊鄰的就是關內侯了,只用來分封與功勳卓著的異姓臣子。
“你魏氏於我大秦有何卓勳,竟敢開口求徹侯之爵!”
嬴政沉默,侍侯在階前的李斯看出大王心底的不屑,出班列開口呵斥道。
大王不是成湯王,不是周武王,秦的崛起就是法治戰勝了商周王道之治,從一開始六國的下場在大秦朝堂就早有定論。
一國之君長,罪在不赦!
至於王室宗族貴人,倒可以另做處置,集體遷離故地,看管監視起來。
秦法廢除封國置郡縣,衛國畢竟是個特例,魏無傷想要成為宋微子那樣的人只能是痴心妄想。
而且宋微子之所以能繼承商祀,是因為他投誠得早,又奉上了商朝禮器,為周朝承繼商朝奠定國法理權,後來更是親手殺死了興兵復商的前商王子武庚。
魏無傷能帶來什麼,秦連周祀都不想承繼,只是詔告天下,大秦乃是順應天命問鼎,根本不需要六國廢王做這樣錦上添花的討巧之事。
“韓宇去看守陵園了,僅有一人相隨,其餘韓國宗室貴族一律遷往下邑陳縣,臣建議讓魏無傷去跟韓宇做個伴。”
李斯的一聲呵斥將魏無傷嚇得整個人差點叭在地上,這才轉過身執禮朝秦王政建議道。
“魏咎已死,此人也不過是一族宗長,著巴郡守安置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