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樺此時才剛開始煮麵,卻也絲毫不急。
煮麵的水要寬,火要大,待水沸後下麵條,點三遍涼水,後出鍋,用竹笊籬撈起,放入冷水中沖洗至麵條愣頭。
五個麵碗一字排開,每個碗內先放一塊爛軟的燜肉。
將面用長筷高高撩起,尾端落入碗中後,順勢下滑折上幾折,面就整齊好看地被碼入碗內了。
最後在碗內注入高湯,撒上蔥花點綴提味,這才上臺敲響了銅鑼。
“燜肉五香面。”
敞軒內很快有人奉上清茶,供五位評判和劉啟漱口,好品嚐王樺做的麵條。
燜肉五香面很快被端上桌來。
湯白,面細,蔥綠。
五位評判顧不得欣賞外觀,第一反應都是先挑起一根麵條細細品嚐起來。
不得不說,王樺這個麵條的製作過程,著實太讓他們好奇了。
麵條入口,五個人都驚訝地睜大了眼睛。
一般情況下,麵條吃的就是澆頭或是拌料的味兒。
但是王樺的麵條卻不同,麵條自個兒就有滋有味,鮮、潤、彈、滑,面味濃郁。
“用菌菇和蝦煮出來的水和麵,還加了其他調料,居然還能這樣勁道,真是不簡單啊!”古維康再一次先開了口,“我見識少,還是第一次吃到這種面。”
“我想著應該跟王樺長時間反覆揉麵有關,我記得當時靳鈺凡都反超他的進度了,他還在繼續揉麵。”一位評判嘗過麵條之後,跟在古維康之後說出了自己的判斷。
長時間的揉麵自然是麵條勁道的要點,但是五香面能夠勁道的關鍵還有一點——揉麵的湯汁,無論是用鮮筍、菌菇還是大蝦熬煮,都不可帶油。
面性見油即散,若是湯中帶有,和麵之後別說是抻了,根本擀不成片,切不成絲。
而長時間的揉麵,最大程度地將面裡的空氣揉出,也會讓麵條結構更加緊實,口感更加彈韌勁。
初味軒的高湯是經過多次提清的,味道鮮而不膩,雖然做起來工序複雜,但用起來卻十分低調,甘當配角,從不喧賓奪主。
所以王樺在下面放了一塊燜肉。
今日的食材供應,是廖老爺子專門叮囑過古維康的,選的都是上好的材料,幾乎可以說能夠達到專供皇上御宴的標準。
食材裡的這條五花肉,自然也是經過精挑細選出來的。
五花三層,一層凝皮,一層腴脂,一層薄瘦,一層肥軟,最後一層厚瘦。
燜肉想要做好,關鍵有兩處,一是調味,二是水量。
調味自然不比細說,水量卻很是關鍵,要放得恰到好處。
燜的時候,中途鍋蓋絕對不能掀起,所以沒有辦法檢視水量。
而煮好的時候,鍋內必須基本沒有水份,只剩下厚厚的一層油脂和一層濃濃的肉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