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場下的段洪波不同,臺子上的靳鈺凡,聽到比試題目之後,就開始緊張起來。
之前段洪波給他特訓的都是大菜,這讓他心裡預設皇上出的題目肯定是很複雜的菜色。
但是突然間告訴他比試題目是熱湯麵,他只覺自己的腦子裡瞬間一片空白。
這東西有什麼可比的?
靳鈺凡下意識地想回頭去看段洪波,但是想起之前段洪波說過,上臺之後要自信,不要東張西望,也不要一拿不定主意就看自己,於是又硬生生忍住了。
忍是忍住了,但是心裡卻越來越緊張,完全理不出做熱湯麵該如何做得出彩的思路。
當看到劉啟也在敞軒內落座之後,靳鈺凡的緊張幾乎到了頂點,掌心一片溼冷。
靳鈺凡用眼角餘光去看王樺,也看不出對方此時是什麼想法。
敞軒內,劉啟跟廖老爺子推讓了一番之後,最終由劉啟宣佈:“廚藝比試開始!”
臺上二人左右分開下臺,來到自己的條案前站定,卻都沒急著動手,而是靜靜地在梳理思路。
王樺先將備好的高湯放在灶上,衝幫廚吩咐道:“大火煮開之後撤掉一半的柴火,小火保持微沸。”
靳鈺凡聽到聲音,也忙一模一樣地吩咐自己這邊的幫廚。
高湯是廚行一大早派人去初味軒和饕餮樓店裡取來的。
廚藝比試,高湯是必備的食材之一,無論是做湯底還是提味增鮮,無論比試題目是什麼,多半數的菜品都是要用到高湯的。
然而高湯需要長時間熬煮才能出味,可筆試時間有限,自然也不可能讓所以人等好幾個時辰就為了熬湯。
但是各家的高湯配方不同,味道也有所不同,若是為了節省時間就統一由廚行提供高湯的話,勢必會影響菜品的味道,也難拉開距離,參加比試的人也肯定不會答應。
所以最後經過商討磨合,廚藝比試時候的高湯,由廚行派人去各家店裡提前取來備用,便成了大家約定俗成的規矩,沒有什麼值得爭議的。
王樺很快就理清了思路,開始動手,卻並沒有去取麵粉,而是先拿了蘑菇和蝦,放入鍋中開始煮湯。
一開始的步驟就讓其他人有些看不懂了,不是已經有高湯了麼,怎麼還要另外煮湯?
但如果煮的是面上的澆頭,卻又好像煮得太早了,都沒開始和麵呢!
王樺將湯煮上之後,又去取了五花肉,改刀、焯水、最後加上調料放入鍋中燜煮。
靳鈺凡卻一直沒動,讓一旁看著的段洪波心急不已。
熱湯麵,聽起來十分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特別家常,街頭巷尾也有許多小販推著車、挑著攤子賣,但其中還是有許多門道的。
因為交通不便,大齊南北方的飲食習慣差異比夏月初前世時候還要嚴重許多。
總體來說,北方的面,功夫多花在了麵條上,而南方的面則更注重澆頭和湯底。
但王樺是苦出身,家裡孩子又多,從小的目標就是能吃飽,所以更是不懂這其中的門道。
他在剛發掘出廚藝天賦不久後,便懵懵懂懂地拜入夏月初門下,對廚藝所有的認識和了解,都是從夏月初那邊得來的。
夏月初並不是尋常的古人,她前世的時候,南北菜品之間交流和融合的程度,是如今大齊廚師做夢都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