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會吃的人,脊骨和羊蹄啃起來其實更有滋味,尤其是脊骨,中間的骨髓是很多人的心頭好。
若是自己家吃,最後肯定還要把四條腿骨敲開,骨髓可不能浪費。
席間自然有喜啃羊蹄和骨頭的人,但是當著皇上和吐蕃王的面,無論是脊骨還是羊蹄,啃起來肯定都十分不雅,所以眼巴巴地看著羊骨架被人抬下去也不敢吱聲,只能失望得偷偷嘆一口氣。
“鬧湯驢肉。”
在羊骨架抬下去的同時,今天留到最後作為收尾的菜終於被呈上來了。
懷慶府產驢,對驢肉的做法也是不斷鑽研出新。
鬧湯驢肉作為懷慶府的特色,因其特殊的製作工藝,傳承了幾百年,直到後世都還是遠近聞名的當地特色飲食。
民間有句俗話叫,天上龍肉,地上驢肉,足見驢肉的味道之好。
想要做好鬧湯驢肉,首先就要選一頭好驢。
懷慶府對選驢有一套自己的標準——殺活驢不殺死驢,殺肥驢不殺瘦驢,殺口輕驢不殺老驢。
做鬧湯驢肉其實是需要老湯的,但是夏月初這邊並沒有老湯可用,所以當這道菜定下來之後,夏月初就開始在家熬湯,雖然跟人家專門賣鬧湯驢肉的老湯比不得,但是味道也比現熬的深上許多。
今天一大早入宮之後,夏月初便將老湯取出來,往裡面加入深井水,再加上三十多種調料和中藥材和驢棒骨重新開始熬製,熬的過程中還需要適中朝著同一個方向攪拌。
因熬製過程中所有材料在湯中如鬧春般歡騰翻滾,所以才被叫做鬧湯。
鬧湯在火上熬煮四個時辰後加入驢肉,之後便要格外注意火候。
大火燒開後立刻便要壓火燜肉,否則很容易使肉絲變粗,過熟過爛都會破壞驢肉的形狀、口感和營養。
最後將驢肉撈出切片,鬧湯熬成乳白色,加入椒鹽和香料調和成蘸料,跟驢肉一起上桌。
驢肉色澤紅潤,切得很薄,在盤中呈扇形排開,另外一側放著一碗鬧湯料汁。
夾起一片驢肉,在乳白色的料汁中打個滾兒,活色生香的感覺登時出來了,入口更是滿口生香。
驢肉鮮嫩鬆軟,口感十分細膩,口味清淡風味又十分獨特。
原本大家都以為烤全羊會是今天的壓軸大菜,對於後面還有一道鬧湯驢肉十分不解,但是吃過之後,瞬間就明白了夏月初這樣安排的深意。
烤全羊雖然好吃,但是到底比較油膩,趁熱吃的時候還不覺得,等吃過之後,才覺得嘴裡胃裡都有些膩乎乎的。
此時吃上幾片清淡爛軟的驢肉,將嘴裡胃裡的膩味全都衝散了,口中只餘留鬧湯的香濃滋味。
最後再喝上幾口熱氣騰騰的驢湯,許多人都忍不住舒服地喟嘆出聲。
尤其是大齊的官員們,拍拍已經吃得有些突出的胃,心裡忍不住感慨,能在御宴上吃得這樣舒服,可真是不容易啊!
喜歡將軍的美味娘子請大家收藏:()將軍的美味娘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