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承的心思很快就又轉到夏月初身上去了,眼瞅著吐蕃王的車駕已經快要入京,她今日跟廖老一起入宮去看御膳房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
近一百多年來,大齊西部和北方雖然時有戰亂,但是中部和南部卻一直比較穩定,所以國庫一直十分充盈,基本上可以說是國泰民安。
皇室雖然算不上奢靡浪費,但也比較注重享樂,尤其是比較貪圖口腹之慾。
正所謂上行下效,所以大齊各處的酒樓飯館頗多,入宮獻宴的機會也不少,甚至東瀛每隔幾年都會帶人來大齊進行廚藝比試。
先帝更是很好地繼承了吃貨這一特質,在位期間幾次擴充整頓御膳房,對廖老和其他幾位喜歡的大廚也是恩寵有加。
小皇帝登基之後,後宮尚未充實,但是對御膳房的規模卻是沒有擅動。
夏月初跟著廖老入宮,並未去見皇上,而是從偏門進入,直奔御膳房而去。
一路上廖老已經給夏月初大致講了御膳房的大致配置。
大齊的御膳房分為內膳房和外膳房。
顧名思義,內膳房負責的是皇上、宮妃等皇城內主子們的膳食;外膳房平時負責宮中禁軍、值守大臣們的飲食,逢年過節則負責宮宴上文武百官的飲食。
像楊艾琪她們這種從小就被選入宮中的御膳房學徒來說,出師後都會被安排在外膳房,至少要做三年,才會擇優選入內膳房當差。
進入內膳房也不是一開始就可以負責貴主們的膳食,最開始說不定只是在給些有頭臉的太監、宮女或是嬤嬤們做飯。
至於能不能給皇上、娘娘們做菜,一要看天賦和手藝,二也要看運氣。
聽到這裡,夏月初心道,難怪當初應佳敏來到上膳堂之後那麼牛逼轟轟的,以她的年紀,能成為先皇后小廚房的人,果然是不簡單的事兒啊!
“雖然按規矩是這樣說,但其實先帝在的時候,內膳房裡許多大廚都是從宮外招回來的,因為一兩道菜入了聖上的口,得了青睞,一輩子靠這一道菜就衣食無憂了。”
廖老爺子自己其實也算不得御膳房的正統出身,只能算是半路出家,倒是何懷生是結結實實在御膳房做學徒出身的,而後又師從廖老爺子,如今成為了御膳房總管。
不過他對那些民間大廚的印象並不太好,說起話來也毫無尊重之意。
“好在先帝駕崩之後,御膳房裡那些個野廚子大多被給了些銀錢遣返還鄉了。拿著那麼高的月錢,在御膳房混吃等死,還一個個兒趾高氣昂的。沒入宮之前,剝蔥剝蒜都得自個兒來,入宮之後就拽得二五八萬,除了最後扒拉那幾鏟子,放點兒調味料,幾乎什麼都叫別人代勞。更可恨是一個個兒地不求上進,抱著一道拿手菜恨不得用到死,這算什麼廚子,簡直是給廚子丟人!”
夏月初忍不住好奇地問:“那如今御膳房大概有多少人啊?”
廖老想了一下道:“若是從大廚到下面打雜的都算上,差不多五千人左右吧。”
“五、五千……”夏月初結結實實地被這個數字給嚇到了。
喜歡將軍的美味娘子請大家收藏:()將軍的美味娘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