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壯萬萬沒有想到,來到魏國濤這邊,竟然一進門就看到那天在夜市上遇到的老爺子。
而老爺子看到薛壯也是一臉的鄙夷,跟魏國濤吹鬍子瞪眼睛地說:“魏員外,你要給倪某引見的那位‘老成持重,膽大心細’的後生晚輩,該不會就是這小子吧?”
聽到對方自稱倪某,薛壯心裡大概有了個人選,也忍不住皺眉,將詢問的目光投向魏國濤。
魏國濤見兩人見面這幅樣子,也是好奇不已。
他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為二人引薦道:“奉修,這位是倪鈞倪老先生。
倪老先生,這位便是薛將軍的後人,姓薛名承,字奉修。”
薛壯聽到魏國濤的介紹,登時印證了自己剛才的猜測。
他萬萬沒有想到,以前經常聽人傳頌的當代大家倪鈞先生,竟然是一個這樣古板的老頭子。
聽魏國濤提到薛將軍,倪鈞的面色緩和了許多,神色間也帶上了敬佩之色,但是抬頭看見薛壯,他立刻又是橫眉冷對道:“倪某萬萬沒想到,薛將軍的後人竟然墮落至如此。”
魏國濤站在二人中間,見這一老一小臉上都如出一轍地掛著對對方的不屑,也真是哭笑不得,終於還是忍不住問:“你們見過?”
“不如不見!”倪鈞把頭往旁邊一扭道。
“百聞不如一見!”薛壯也毫不示弱。
雖然薛壯是將門出身,但是對倪鈞此人,還是早就有所耳聞的。
倪鈞出身江南世家,據傳,他三歲能誦詩千首,五歲便出口成章,七歲會填詞做賦,十歲考中秀才,入府學,十二歲中舉,十五歲入京趕考,一手文章寫得驚才絕豔,會試上也是大放異彩。
當時倪鈞可謂是完全風光在己身,以十五歲的年紀,成為整個兒京城的焦點所在。
但是造化弄人,就在他即將要入宮參加殿試的前一日,江南老家傳來他父親亡故的訊息。
倪鈞不得不放棄殿試,循例回鄉守孝三年。
原本大家都以為,以倪鈞之才,又如此年輕,三年之後再來,也一樣可以重回巔峰。
但是倪鈞卻不知為何,徹底地沉寂了下去。
近十年過去了,偶爾還有人向其他來,也不過發出些傷仲永的感慨就也拋諸腦後了。
但是誰也沒想到的是,就在大家以為倪鈞早已泯然眾生之後,一篇點評實事的文章,又重新將他推到了風口浪尖。
看過他文筆犀利、觀點鮮明的文章之後,眾人才感覺到,當年那個神童並沒有變得庸庸碌碌,而是在潛心打磨自己,只為等待這一刻的天下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