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長公主的遺體被運回京城之後,皇上便因為悲傷過度病倒了,已經好幾日都沒有上朝了。
保定府那邊的戰報每日都快馬加鞭地傳回京城,一點點揭露出來的實情也讓文武百官越發瞠目結舌。
私自開採鐵礦,私造兵器,還豢養著有近五千青壯的山匪……
這樁樁件件,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十惡不赦的死罪。
而這兩個大毒瘤,居然就長在離京城這麼近的保定府,簡直想起來就讓人後怕。
朝中的事如今都是陳瑜白在主持,每天將奏摺拿去給皇上過目。
而關於長公主和駙馬的喪事,皇上只交代了要按照最高規格來辦,便都交給禮部去操辦了。
如今保定府的剿匪已經結束,項元傑還在當地坐鎮處理後續事項,但是戰報和相關人證物證已經都被護送到京城了。
陳瑜白今日收到的便是之前江景辰在韓家書房裡看到的東西。
木匣子裡放著半塊玉佩和一封已經泛黃的信。
他入宮面見皇上之後,先稟報了冀州大捷的好訊息,五千餘人的山匪被盡數剿滅的喜報。
“皇上,這裡是項元傑項將軍上的奏章,詳細寫明瞭此番剿匪的過程。在剿匪過程中,薛承薛小將軍功不可沒,甚至可以說是居功至偉,非但發現了山匪的轉移密道,還成功帶兵殲滅過半的山匪。
項將軍在奏章中為薛承請功,只不過如今他尚未恢復身份,這份功勞,便只能先攢著,等以後一起論功行賞了。”
皇上接過奏章細細看起來,對他來說,項元傑這種平鋪直敘的戰事彙報,比那些文臣呈上來的花團錦簇的文章好看多了,簡直像是在看話本故事一樣。
尤其是看到薛壯憑直覺便請命帶兵去了北山礦,並且成功劫殺山匪上千人,還將山匪困在了山中無法脫身,讓他恨不得拍案叫好。
“薛小將軍果然是難得的一員猛將,年少有為,難怪當年父皇也對其讚許有加。薛家果真是人才輩出,只一個小輩便有這樣的本事,若是薛家沒有出事,朕如今又怎會缺乏人才?”
這話陳瑜白就不方便接了,皇上說幾句也就罷了,自己身為臣子,卻是不該妄議的。
“皇上,這裡是從保定府送過來的,趙熹太子的舊物。”
其實說起趙熹太子,皇上並沒有什麼印象,也只是隱約對當年那樁舊案有所耳聞。
畢竟趙熹太子乃是先帝的嫡親皇兄,當初死得又十分蹊蹺,還一直都未破案。
所以等先帝登基之後,根本就沒人敢把這件事兒拿到檯面上來說。
只有個別老臣私下對趙熹太子之死深深地惋惜,當年若是不出這件事,以趙熹太子之才,大齊怕是能進入建國以來的第二個興盛時期。
先帝資質平平,在位期間也只能說是無功無過,好在還算是能夠聽得進忠臣進言。
但是年紀大了之後反倒晚節不保,聽信讒言、猜疑忠臣,甚至親手釀成了好幾樁滿門抄斬的慘案。
這也讓許多臣下格外寒心,先帝駕崩之前,光是告病還鄉的老臣和將軍便不下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