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為什麼這麼說?小左,你所說的什麼民間傳說,到底是什麼啊?”洪浩急忙問道。
左非白笑道:“先去吃飯吧,我們邊吃邊說。”
洪浩無奈道:“你可真是離不開吃啊。”
四人在旁邊找個飯店,點了菜,等菜時候,洪浩道:“小左,為什麼繁塔只餘三層,你這下可以說了吧?”
左非白這才將原委娓娓道來。
原來,這事和明太祖朱元璋有關系。
朱元璋妃子多,兒子也多,多達二十六個。他生怕將來兒子為爭奪天下而互相殘殺,重演唐朝“玄武門之變”的悲劇,因此採納了劉伯溫的意見,把太子朱標留在身邊,其餘的兒子則全都分封到各地為王,廣賜良田,不理軍政。
如此一來,諸王對於中央猶如眾星拱月,既可以鞏固一統江山,又可以打消他們爭奪皇位的野心。
哪成想,朱元璋到了晚年,太子朱標竟忽然得急病死了,打亂了他的精心安排。
按照“父死子繼”的規矩,將來應由長孫朱允炆繼承皇位。
但這一來,倒叫朱元璋心裡犯開了嘀咕。
朱允炆是個乳臭未幹的娃娃,他一旦登上大寶,能壓得住陣腳嗎?他的叔叔們能服服貼貼不鬧事嗎?老頭子最擔心的一個是封在北京的老四燕王朱棣,一個是封在開豐的老五週王朱肅。
這兩個兒子文韜武略皆備,曾追隨他南征北戰,為建立朱家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要是這兩人在他百年之後覬覦皇位,大動幹戈,明朝江山必將毀於一旦。
這時候,那些開國元勳、賢臣謀士,早讓他挖空心思趕盡殺絕,隱患固然消除,但也無人為他分憂了。
朱元璋苦思冥想,決定親自帶著長孫朱允炆和監察禦史王樸,秘密到北京和開豐巡視,只要發現誰有異心,就斷然處置。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周王朱肅和燕王朱棣都得到了父皇要來巡幸的情報。他倆各自召集親信,揣摸老頭子的來意,緊鑼密鼓,暗中進行佈置。
明太祖一行輕車簡從先到北京,直奔王府。府門前冷冷清清,無人守衛,府內更是寒酸,窄小簡陋。
燕王朱棣身穿綴著補丁的衣服正和王妃在庭院裡澆菜,像一對知足常樂的農家夫妻。
朱棣一見父王,面帶驚異,匍伏在地,連大氣也不敢出,就是對年幼的朱允炆也同樣畢恭畢敬,奉若神明,顯然把侄子當作未來的皇帝。
不得不說,朱棣的確技高一籌,老頭子見到他這般模樣,滿意地捋著鬍子,懸著的心放下一半,不過,監察禦史王樸冷眼旁觀,心中不以為然。
朱元璋對燕王夫婦的循規蹈矩著實誇獎一番,然後就啟程來到開豐。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