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百年前,美國為什麼要解放黑人?
原因是多方面,但是有幾點是比較清楚的。一、美國的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二、美國的市場需要更多的消費者;三、美國需要更多地人口以參與國家的建設。
換言之,奴隸已經不適合當時的經濟發展的需要,只適合簡單的莊園是經濟。對於美國的工業經濟來說,需要的是有更多經驗和技能的自由人。
而這也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發展趨勢,當然還有一些表面的理由,什麼人權啊,民主啊等等,不過那都是忽悠人的玩意。
說白了就是北方沒有勞動力,南方有,但奴隸還沒有自由,不能自由遷徙,所以北方就打著仁義之師的名號,一切都是利益作祟。
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
美帝當年的廢奴,只不過是反分裂的合身外衣罷了,咱們中國人把師出其名都講了上千年,這個不難理解吧?
同樣的,在亞特蘭大帝國。
別看他掛了封建統治的名號,但其實還算是一個半奴隸國家。
奴隸雖為最廉價的勞動力,但是,卻也是最無力的消費者。因此生產者生產的東西如果沒有足夠的消費力進行消費,也會導致經營無法進入良性迴圈。
另一個,奴隸只是進入另一種形式而已。
這就好比,私企老闆都是想著你往死裡給他幹活,他還不想給你發工資。是不是突然感悟了?
而朱子龍號召廢奴隸,一個是為了給自己拉聲望,二個是,早晚的中國基地那邊,和可控制區域內,實現大規模初級工業,是必須的。
如果亞特蘭大帝國還是奴隸制,奴隸工價雖便宜,但工作效率及消費力太低,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不大。
聯想到當今中國,一直有磚家叫獸稱中國勞動者價格越來越高會損害中國經濟,但事實上,勞動力價格高,也有提高內需的作用。同時,在另一方面,中國勞動力價格雖高,但在工效上,確實比越南、印度要高。
工業首先要的是效率,效率來自於工人的積極性個技術性。積極性:沒有人生自由,連命都不是自己的人,他做事情能積極嗎?
農業相對來說是十分散漫的行業,播種和採集時比較累,其他的時候事情沒多少。工業需要一刻不停的做,沒有勞動積極性,基本上指揮不動奴隸。
你要奴隸做出精密機械來,就好象要牛馬能織布一樣可笑。
所以,不管怎麼來看,朱子龍看似的好心,其實都是滿滿的套路而已。
他的節操,一如從前的還是在負數邊緣波動。
當然了,朱子龍的無節操,還是有底線的。
他以後發展工業,就算要土著變成炮灰,也不會像英國資本主義初期是“羊吃人”那般太難看。
舉個例子來說,地球那邊的工業革命初期,瑞典和英國都在搞紡織業,瑞典人的紡織廠,童工死亡率超過30。而英國人的紡織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