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這時候很有成就感的朱子龍,根本不在意什麼吃相難看問題了。
那個什麼“天皇”的禪位詔書,已經在口袋裡放了好些天了。什麼時候舉行上位儀式,就看心情和天氣預報了。
之所以不立刻上位,成為取天皇而代之的神權和日本王權,二合一領導人。
那是因為朱子龍決定再試探一下,日本人其它人的反映。
從古到今,幕府將軍其實只控制了日本四分之一的地盤罷了。倒幕反對派了民只控制了四分之一的地盤,就算如今幕府和倒幕軍都投降了他,也只是控制了五分之二的地盤罷了。
其它地方的大名和一些勢力,不完全統計,正牌的武士四五十餘萬,加上家屬不下二三百萬人。
比之李自成當年也不堪示弱,也是一股不能小視的存在。
只不過,他們現在還沒有統一起來,否則,就更不能輕易小視了。
另一個就是地形了,朱家軍海軍現在全世界四處開花,能安排江戶大炮轟就是極限了。想完全封鎖日本各沿海地區,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四周全靠海,內部全山區,主動攻擊也是醉了。打游擊戰可以打的你懷疑人生!
美帝當年的軍火比朱子龍要強吧?打個朝鮮用了多久?儘管有志願軍支援,但是就算沒支援軍,戰後游擊戰一樣能把美軍打的懷疑人生的。
朱子龍認為自己,就算是要當日本王,也還是先得拉攏一批,打擊一批。
就得之前拉攏德家光,然後打壓反幕方,再接受降軍,平衡內部勢力一樣。
日後,朱子龍對日本的改變不是明治維新那種。
要的就是走上集權,資源收歸國有那種。完全扭曲它的本來發展路線,是他早就定好的計劃。
清掃的工作,朱子龍交到了德家光,蘭千代,以及投降的聯軍手上。
分發下去一些武器和物資,讓他們自己人打自己人,才是根本。就跟後世日本入侵中國,讓投降的中隊再去打其它中隊一樣,都是一個模式。
這樣,死了誰朱子龍都不心痛。
朱子龍給他們的分工明確,各自的地盤都得清理乾淨,時間是半年。然後是全面清掃,其它日本地區。事後的獎勵是,取消其它“藩”後,他們仍然還會有相應的地位和軍權。
這個獎勵機制,應該和當年吳三桂投降清朝後,仍封了鎮南王,是大概的意思。
只是,朱子龍會控制的更細,更有效一些。讓他們沒有反叛的能力和可能性。
給日本炮灰們的新裝備是,前裝米尼步槍,比起之前的滑膛槍是個不小的進步,火炮還是滑膛炮,戰術還是排隊槍斃,但是戰鬥力卻大大的提升了。
家光他們當然知道,這些裝備對比朱家軍用的裝備,是過時的玩意,卻也只能認了。
換成是他們,也不可能讓投降過來的人,一步到位。強大的和自己心腹軍隊一個樣!
朱子龍給他們還劃了個大餅,那就是以後他們的軍隊數量會一樣,但是精良度,就看各自的立功表現了,這是直接體現戰鬥力的東西。
由不得他們本來就不是一條心的人,不爭一爭,全力表現一下。
在炮灰們接了命令開始打戰去了後,安排在他們軍中的監軍自然是不會少的。之外,還有朱家軍混編在側,說是支援其實是監視。
而朱子龍這才開始提前準備王宮的改造計劃了,幾個月後,大局將定時,他就上位成為日本天王。
現有的王宮,完全是日式的,生活習慣和傢俱,對朱子龍來說完全沒法看。
說是王宮,沒水沒電的連個花園都小的可憐,也不知道以前的天皇憑藉啥,膽敢自稱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