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一傳統限制不足,已經漸漸在東三省幾年發展下來後,快要消失了。
如果說,東三省目前對朱子龍來說,唯一的缺點是什麼。
在視察了情況過後,坐在書桌前,朱子龍提起筆,重重的在紙張上,寫下了交通,兩個大字。
沒錯,就是交通不太方便,這個缺點。
從國防戰略的角度來看,東北是華北的門戶,向外可以輻射朝鮮半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向內可以作為防禦華北的屏障,位置十分的重要。
但在古代,現代大兵團運動戰的戰術沒有條件,守衛華北的任務也主要交給了長城和山海關,所以東北地區也不是防禦重點。
但是,守永遠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
李成梁守了幾十年,結果呢?
守出一個野豬皮出來,把大明給整沒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思索著這個,朱子龍站起來在月色下,走來走去。
最後想了想山東鋼鐵的產量,以及東三省地下面的鐵礦石存貯量,一咬牙脫口而出:“麻的,看來又得開掛了。以大明的鐵匠水平,還有山東的流水線,大量製造鐵軌是不成問題的。只是火車機車頭,他們搞不定。老子拼了,來回幾次,運幾輪船的火車頭來大明!”
好傢伙,朱子龍終於下定決心,要把火車這個東西,在大明搞出來了。
只是,汽車都沒在大明推廣,就開始搞火車,是不是有些跳躍性發展了?
嗯,不過,如果只是火車算軍管物資,不參與民用客運的話,似乎也沒啥可擔心的。
東三省的人口本來就不多,幾里一小火車站,駐軍,外加民兵駐守,以及輪班制沿路檢查。加上沒專業的工具,也沒人能偷走鐵軌蒙古人也沒法抬走)。
大修鐵路,是可行的。
而一但東三省內的鐵路修好,那怕只有一條鐵路修好,那產生的運輸能力,將是極其可怕的。
會是人力的幾十,哦不,幾百,哦不,甚至於幾千倍也有可能。
想想看,原本從東三省到大明內地,來回最快也要二三個月,最慢要大半年,中等距離的也要三四個月的時間。
但是,一但開通火車後。
二三天內就能走個來回,二三天和三四個月的對比。
百倍的時間縮短比呀,想想就細思極恐!
以前如果發現敵情,傳回中原,再發兵支援,等到地方了,甚至於戰爭都打完了。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夜不收偵查得力的話。敵軍還沒到山海關,甚至於剛到草原,大明的支援軍隊坐火車過去,比敵人還到的早。
甚至於,可以大家先睡個覺,喝杯茶,洗個澡,再找個妞xxoo,看看風景,定好計劃。
等的不耐煩了,好吧,我們去偷襲敵軍。
如此以逸待勞,又是準備充分,這戰打不勝才真是有鬼了。
這麼一來,就可以將固定的邊關守軍,減員,變成半工半軍。軍費只少節約50的同時,還能因為半工的原因,還有的賺。
並且,不會擔誤國防,還可以做為榜樣,讓大明各地看一看這個跨時代的新變化。
簡直妙不可言!
喜歡我有皇帝分身請大家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