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當年大明快要玩完的一個原因所在,現在看來,皇帝是知道真相了,要有所改變了。
以前的的歷代大明皇帝,除開開國的那幾個,後面的都好騙。
百官對皇帝總是說,官員太多了,現在看來官員不是多了,是少了。
當然了,百官現在不說太明顯的反對話了,卻不代表沒人給皇帝添堵,只少有的官員的思想上,是怎麼也轉不來彎的。
比如說,史部主官官員編制,這時候不可能不說話。
只見史部尚書上前一步說話道:“皇上,增加官員數量固然可以
。但總不能讓舉人、進士,去做一些小官吧?畢竟現在的懸令和諸等官員位置都是有定額的,以前都是小吏的活,他們能做的來?拉不下那個臉啊。再則,增加了官員,朝廷戶部的開銷也大了嘛。”
此話一出,戶部尚書也不能不說話了。
於是,戶部也站出來幾位官員,說附議。
坐在龍椅子上的朱子龍皇帝分身,早有準備,笑道:“你們是擔心,增加的官位都是小官,那些讀書人拉不下臉來做?呵呵,這就涉及到一個制度改革了,我們先得從科舉說起如何?”
“歷年來,那些鬍子花白的考生?諸位可見的少了嗎?五十,六十歲了,還在考舉人的大有人在。那麼問題來了,就算讓他最後中了舉人,又中了進士,還有多少年能為朝廷效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啊……?”這個問題一出,百官驚訝無語。
科舉制度下,能中進士的多數在四十歲以上,很多官員在任上幹不了幾年,就得告老還鄉了。
這個問題,不是以前沒人沒想過。只是,當局者迷。
加上所有官員都千年來習慣成自然了,大家都這樣,也就沒人想到去變化它了。
科舉為官,這是自隋唐開始的。
這個制度,最大的特點就是公平。
但是,卻不人性化。
見下面的官員們都若有所思,朱子龍笑笑,讓王承恩將自己的計劃書發下去,讓百官過目。
百官一看這內容,當場就眼睛一亮,然後再面面相覷。
因為朱子龍在這個計劃書上,提了兩個解決方案。
一個是,原本的科舉規則上,增加一個“年齡”限期。
比如說,你三十五歲都沒中舉,那就不能再參加了。明朝平均年紀只有三四十歲,五十歲算長壽,你都這歲數了,還參加考試,考你麻呀。)
第二個是,三十五歲之前,你考到什麼算什麼。
中進士,你就去做官,從七品做起。如果是舉人,對不起,不能繼續考了,但是可以選擇去做官,從八品開始做。
秀才呢,則從九品開始做。或者從小史或副手做起!
連秀才都沒能考上的呢?
呵呵,按理來說就算是垃圾了。但是,在這個文盲率99的時代,也算是半個人才。
你可以去參加各地新開的新東方技術學院,當技術員。或者讀行政管理,出來也能從小史做起,並且按成績和年限,也能提升官位。
總有一天,你還是有可能從一個秀才變成縣太爺的。這就類似後世,21世紀的公務員制度了。)
喜歡我有皇帝分身請大家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