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禮制非常詳細,按照帝國時代禮儀,皇帝行走時,任何官員都不能與其並肩而行。
能擁有與皇帝並肩而行,是一種非常高的禮遇,封授並肩王象徵此人,擁有與皇帝比肩的地位。
在明朝的親王、清朝的親王和郡王,又分“一字王”和“兩字王”。“一字王”在爵位體制中僅次於皇帝!
皇帝嫡出的兒子可以封一字王!
明太祖朱元璋的幾個兒子都封為“一字王”,像“燕王”、“秦王”。等等!
“兩字王”地位較低,皇帝的侄子或皇室其它成員若是立有大功,可以得到這一爵位。明初朱元璋的一個侄孫朱守謙,就被封在桂林作“靖江王”!
清代的王只有府邸沒有封地,曾經清初有一位皇室成員勒克德渾被封為“順承郡王”,王府原址就在,後世21世紀的現全國政協大樓所在地。
三十年代張學良,曾以此為將軍府。
歷史上,不管是一字王,還是什麼王,都不如一字並肩王有權利和地位
。但在中國,自劉邦白馬盟“非劉不王”後,凡異姓封王從無好下場。
同時,也為歷代王朝深深的禁忌,後來更是發展成潛規則。
異姓不封王!
如今,這一禁忌,終於是再一次給打破了。
認真點來講,朱子龍本體的封號,也是一個字。那就是龍!
也就是龍王!
前面加四海,只是一種尊稱,以及特殊情況下的要求。也算是一種恩賜!
之於,有人擔心,四海龍王這稱號,會不會太霸氣了。另外,和神話裡的四海龍王重名,似乎也不太好吧?
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多濾了。
四海龍王這個稱號,那怕是在神話中。其實中國也是用的比較晚的!
在真正的中國歷史中,傳的最久,早早的龍之稱號是。
龍王奉女媧娘娘之命管理海洋及人間氣候風雨的龍神,龍王為上古之神,屈原【楚辭】【九歌】當中對其有描述記載。
龍王信仰起源較早,後漸遍及中土。早期的龍神,雖有降雨等神性,卻無守土之責!
到後來,更是有媽祖文化,遠超龍王神話的架勢。
唐宋以來,帝王多次下詔祠龍、封龍為王。慢慢的才開始有四海龍王這一說法!
數千年中國歷史中,也有過先例封人為龍王號,可查),僅有前例,封朱子龍本體為四海龍王這一事,也是說的過去的。
當然,這其實也是朱子龍的計劃之一。
歷來人王氣運可封龍,可得修為提升,他想嘗試一下,能提升多少,是真是假。
對朱子龍來說,本體其實更重要,僅然封自己為一字並肩王,自然乾脆就把勢造大了起來。
這聖旨還沒到南洋和山東,一揮手。皇帝分身又把歷代一字封號王的玉輅車,讓皇軍禮隊數千人在路上送過來了。
在帝王歷史上,大駕鹵簿,是皇帝出行時專用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車駕儀仗隊和座駕。
其儀物器具有:篦頭八,畫角二十四,峁乃氖八,大銅角八,小銅角八,金四,金鉦四,杖鼓四,龍頭笛十二,拍板四;肅靜旗二,金鼓旗二,白澤旗二,門旗八,日月旗各一,風雷旗各一,五星旗各一等等,就跟後世的紅旗小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