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裡,遊擊健兒逞英豪!”
“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扶桑租界海島上,巨大的音箱讓幾名朝鮮士兵,腳踩發電機,帶動持久的唱出明亮的歌曲。
《保衛黃河》!
可憐的一排排基本上聽不懂漢語的,日本炮灰新兵們,就這麼在這種音樂下進行培訓和集合。就算以後能聽懂了,估計也不知道中國是啥意思,中國這個稱呼,現在可不流行,人家只知道大明。)
對於這些扶桑男子,朱子龍一開始還擔心,怕人家不聽使喚。
結果,意外的發現,這些報名的人極其的服從紀律。
能吃苦耐勞的程度,遠超朱子龍的想象。
這個時候的日本呢,普通百姓是沒有姓的,只有一個小名。上次朱子龍讓百姓陸續起名,畢竟不是全國性的,仍然還是大部分士兵沒有名字。
於是,朱子龍決定給他們按一個漢人的姓在前面。無它,百姓是百姓,這些人是炮灰,是士兵,要讓他們有一些認同感。
多一點為大明效死的認同感,加上金錢和福利待遇,還怕他們不安心的向前衝?
負責登記計程車官邊上,朱子龍直接搬出一條椅子,坐在哪裡。邊上是一本百家姓,挨個給日本炮灰新兵們起名字,當然了,看的順眼的,那就特意起個不錯的名字。
一連幾個小時,朱子龍都看的有些不耐煩的時候,眼前一亮。
競然過來一個兩米高的大漢新兵,仔細一問,原來祖母是大洋馬。然後父親又是大明商人,但是早年出海,父母雙亡了。
好傢伙,這麼算起來,這貨是多國混血體,而且說是另類大明人也不過分了。
“你叫什麼名字?”朱子龍今天第一次走近誰,和藹的問道。
高大個有些惶恐,連忙跪下,回答自己只有小名,叫阿木。
呵呵,當真有幾分木秀於林的意思。
朱子龍對他的第一印象不錯,決定親自給他起個好名字。心思裡轉了轉,心想,這貨有大明人的血統,而以後越來越多的炮灰日本人,都希望他們以大明人自局而傲。
有了,那就給他起個複姓,與眾不同之時,又帶上幾分暗示吧。
“阿木,你以後就叫東方木了!”朱子龍大聲喝道。
中國從古到今複姓眾多,原不止幾個上官,司馬之類的而已。
光是有記載,仍然還在用的,就有歐陽、太史、端木、上官、司馬、東方、獨孤、南宮、万俟、聞人、夏侯、諸葛、尉遲、公羊、赫連、澹臺、皇甫、宗政、濮陽、公冶、太叔、申屠、公孫、慕容、仲孫、鍾離、長孫、宇文、司徒、鮮于、司空、閭丘、子車、亓官、司寇、巫馬、公西、等數百個。
整個數萬日本新兵,能有幸得朱子龍親自出馬恩賜名字的人,僅僅只有幾十人。
而名字是複姓的,僅僅只有東方木一人。
這個意義完全就不同了,立時間,不但所有的日本士兵看向東方木的表情,充滿了妒忌。就連朱家軍士兵,對他也是另眼相看。
心想,是不是國公爺暗有所指?
於是,等到朱子龍離開後。幾個管事的朝鮮軍官,自發拍馬屁的,給這個東方木和他的幾個小夥伴,分別安個了小旗,總旗之類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