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一天,他手上的白銀實質價格或者說,購買力連鐵和銅都不如,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再說了,這地下也不只有銀礦而已呀,伴生的金礦,銅礦,各種金屬礦,寶石礦,價格幾何,想想就頭皮發麻。
大明缺的不是銀子和錢,少的是科技成果。
明末稅收一直面臨兩個困境一是“收不攏“,二是“收不到”。
簡單地舉例:a地需要軍費,包含軍餉的白銀,軍糧,草料。b地稅收折銀,c地繳納糧食,d地繳納草料。在調配時,b地的白銀會運往太倉,然後撥給a地,而c和d地的草料直接運往a地。
實際情況更為複雜,難怪有人形容明代稅收,比喻成“注入沼澤的河流,有無數的分叉和支流。”統一貨幣,發行新貨幣,最好是紙貨幣,誓在必行。
而且,不能是白銀和銅錢。
銅錢的鑄造成本很低,鑄造技術也很落後,民間私鑄銅錢成風。一個貨幣不健全,還混亂的時候,“一條鞭法”只會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這一次回到現代,朱子龍幾乎是沒有做什麼娛樂性的事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就是購好物資後,就跑了幾個公司和地區,然後就是找來幾個關於貨幣經濟的專業對口人員。就以一國假設,規劃一個貨幣計劃,畢竟你讓他一個人來想,或者是讓明朝人來想,顯然是沒戲的。
沒有統一便利的貨幣,就不可能建立可靠的財政稅收。沒有可靠的財政稅收,政權就不可能穩定下來。
十幾天的專業人員配合朱子龍的假設,就涉及到一系列的問題。
最後,以第三世界為例。
他們提議朱子龍搞鹽本位!
這個提議,讓朱子龍有些驚訝,畢竟他一開始其實心裡也有個計劃,是想搞糧本位的。
畢竟,俗話說的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可沒聽說過,手中有鹽,心中不慌的啊?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只要鈔票能夠兌換成糧食,相信絕大部分明朝老百姓還是樂意使用的。然而,這些專業人員的提議則是,正因為糧食的作用太大了,所以不合適搞糧本位。
否則,一但擠兌套購糧食,導致存糧告急,你是玩完呢,還是玩完呢?
鹽本位,就不同了。
你讓老百姓和地主,搶購幾百年也吃不完的鹽放家裡試試?
你當是非典)來了呀?
而鹽就不同了,在任何國家都是管制產品。鹽資源極為豐富,食鹽儲備異常的充足!
以中國為例,中國的食鹽最大產能可以達到每年8000多萬噸,居全世界第一位。而中國每年的食鹽銷量卻只有800多萬噸,並且很難擴大消費,故而多年來一直產大於銷、積壓嚴重……
但是換個環境,在明朝這邊。
由於沉重的苛捐雜稅,中國的食鹽價格普遍十分昂貴,比糧食t的還高價n倍。
用國家歷史以來就習慣的鹽當本位,加上大一統,內亂外敵都給壓制到幾乎沒了。天朝上國之風,重振就在以後,國家信用也上來了。
似乎,真的可行喲!
(未完待續。)
喜歡我有皇帝分身請大家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