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串聯群臣,策劃倒溫之事……使得溫體仁的算盤徹底落空。若在平時這樣也就是扯皮一下罷了,但在這國戰前線有事,後方有李自成,天災突然爆發更多的情況下。
這樣的內鬥行為,讓上令難下達,各地軍隊也管理混亂。簡直就是半個自殺行為!
就拿現在曹文詔的五萬東路軍來說吧,明明是一把有力的壓制和干擾一下李自成的軍隊。溫體仁剛下令厚加賞賜,封官許願,激勵其盡忠報國。
結果,倒溫臨時官員暗中組成的同盟成員們,似乎並不這麼想。
甚至於,還有御史言官公然指責,溫體仁自甘下賤,討好武夫。說什麼,讀書人才是國之柱石!
那幫粗鄙武夫,不讀詩書,心中沒有忠義,故而不肯盡報效朝廷。
結果,時間拖一拖,好吧,天津完了。
這件事情,不但讓溫體仁有些絕望,同時也讓朱子龍看清了一點。
那就是舊時代的讀書人,和官員那怕他可以暗中收賣了。但因為他們天生在骨子裡,還是習慣成自然的重文輕武,以及擁有諸多壞習慣。根本不堪大用!
放在和平時期,還能發揮一點作用,在戰時,簡直就是秒變豬隊友。
…………
數日後,經過朱子龍和洪承疇的商議。
讓盧象升,率領殘餘的天雄軍,還有從各處逃亡過來的潰兵,勉強湊起了二三萬多人,回防京師。
而聯合大軍,繼續攻打和清軍對持。
盧象升也不負重望,成功的加強了京城的防守,但是也只是權宜之計。
然而,京城保住,不代表萬事大吉。
李自成開始四周到處殺人放火,攻州破縣。致使,半個北直隸的鄉民縉紳,都在往京師逃。
北京原本就是人口過百萬的超級城池,如今再湧入了大批難民,人口數倍增之。使得京師糧價,直接加倍了。
就這,還是最近幾年,大明收稅多了,有了點存貨和存糧的結果。要放在以前的歷史上,這個時間點,恐怕糧價要提升十倍。
更要命的是,諸多官員作死屬性大開。
跟首輔溫體仁唱對臺戲,以至於這個“戰時朝廷”,居然現在幾乎處於半罷工狀態。唯一不罷工的地方,就是對前線朱子龍那邊的聯軍,糧草供給還勉強保持住了。
就這,估計還是怕朱子龍回師時,把他們都砍了,所以勉強而為之的。
只於,京城和各地的什麼,平抑糧價、賑濟難民,維持治安,調兵打倒李自成等等其它事情。那都搞得一團糟!
皇后也是獨木難支呀!
一時間,僅僅一個月的時間。京城內商鋪盡皆關門閉戶,搶劫,殺戮,暴動之類的事,時有發生。
宮裡的糧食和戶部的糧食,多為支援大軍前線。
要是運河再不奪回,就不是長久之計了。於是皇后,下令讓盧象升出城搶回天津運河一段!
時事艱難,每每晚上看月之時,皇后就會忍不住落下眼淚。
嘆息,為什麼其它臣子和富商們不肯相助大明渡過難關。因為她知道,別看眼下北京街頭遍地餓殍,其中這座城市裡,除了宮裡和國庫之外,並不是沒有其它大量的糧食。
根據錦衣衛的調查,京中豪門大戶暗中囤積的大量糧米。至少,夠全城百姓和官員,以及各色人等吃上二三年之多。
然而,現實是,他們不會拿出一粒穀子來放賑施粥。甚至於還想著繼續炒高糧價,牟取暴利。
彷彿國破,自己家不亡一樣。
對於這些人的這種思維,皇后無法理解,也理解不了。
老實說,當年朱子龍在沒有穿越前,看歷史書的時候。也無法理解明朝後期那些作死官員,和富商們的行為。
明明國家就要滅亡了,為什麼他們還不肯出錢出力出糧,卻在家一邊等死,一邊還大賺國難財呢?
到最後,還不是會全便宜了李自成這樣的人,或者後金這樣的雜種?
(未完待續。)
喜歡我有皇帝分身請大家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