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天後,京師中諸勤王軍隊,在京師百姓的歡送下,出了京師,往遼東方向開拔而去。
行進方向,通州、三河、玉田、豐潤、永平、撫寧、山海關一線。
因為,此是傾國一戰,幾乎是能拉走的大炮和人馬,以及後勤都是眾多。行軍速度並不快,當然為了求穩,本來就沒有過快。
而,後金大軍入關後,走的極緩慢,幾乎是每一個城池都必下,恐有陰謀。
軍中諸將,不時推演,卻總是不明所以原因。
畢竟,後金此為,很不合理?
若是擔心明軍過眾,那為何不在勤王師匯合前就發動總攻?
怕兵力分散?
也不盡然啊?
帶著這種猜測,明軍聯合軍,浩浩蕩蕩出發,卻走的同樣極慢。
騎兵在前,步兵在後,輜重炮兵最後,此外大軍後面,還有無數運送糧草輜重的民夫。穩步前進!
十幾萬大軍的糧草供給,是何等龐大?
為了供應前線大軍的糧草,大明兵部與工部,呼叫了數萬輛車馬。從京師到山海關這一路上,日夜盡是運送糧秣的人流。宛如通天長蛇一般!
數天後,明國大軍到達唐山。
唐山,簡稱“唐”,因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駐蹕而得名。
在後世,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工業基礎雄厚,素有“北方瓷都”之稱。
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孕育了豐厚的工業文明。唐山是中國評劇的發源地,素有“冀東三支花”之稱!
當然,對後世一般老百姓而言,唐山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後來的唐山大地震。
天邊露出粉紅的曙光,從山嶺下的平川,再到唐山河。
後金競然提前早到了這裡,而且在這裡的山頭上駐了防。難怪久不前行!
眾山下看向山上,清軍密密麻麻盡是各軍的各色旗幟,滾滾的人馬。一個大山頭,就有不可勝數之感,眼前清軍有多少怕三、四萬之上吧?
一共三個山頭,選位極佳,可相互之間支援,加一起只少八九萬之眾。
嗯,等等,應該還有三四萬之眾的清軍不知去向了,難以讓人心安啊!
不過,諸位明軍將軍又一想,已方同樣也有十幾萬大軍,何懼也?
要進攻山頭,卻是中間還有一條河,唯有一石橋可過。
第一山頭的主事人為豪格,那怕再不滿多爾袞成為新帝,眼下大清都到了生死之戰時,也只能是壓下心頭反意,用心做事了。
他對邊上心腹道:“當日議事,我等不能決烏真哈超炮營所在,他多爾袞立排眾議,卻也有幾份眼光。若明軍過河,他們的重炮要過河,哪是那麼容易?而我炮營數百門火炮可從容佈陣,介時火炮齊射,過河的明軍定然傷亡慘重!”
情報傳到清軍的中軍賬山頭,多爾袞第一句話卻是問:“朱四海來了嗎?”
對於朱子龍的重視,清國上下,可見有多麼的在意。
聽聞朱子龍在半路,多爾袞與代善等人,都是猛的感覺壓力一升。
一時間,對自己安排的三四萬偷襲明軍糧道的分部軍隊,能不能成功,也是感覺心裡沒底。
這些年後金眾人對朱子龍的事,都下苦心研究,知道這人,重視糧道到了變態的地步。連自家的輜重營,往往有隨軍食用一個月多的糧草,想斷他糧道?難!
數天後!
雙方各自在暗中計劃著,準備著,集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