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大勝,獻賊身死,其部將義子皆死之?
看到的第一眼,老實說,宋一鶴不敢相信,然事實又在眼前,此等大事。誰作假,簡直就是作死。
而且塘報上寫得清楚,獻賊屍身便在襄陽,不怕上官檢驗。
再仔細看塘文,宋一鶴明白了,這是朱家軍路過,打下來的功勞呀,否則是不可能的。
訊息傳到楊嗣昌那裡,他心中十分糾結,面色變幻莫測。
想當初,他意氣風發,結果苦心孤詣,軍事上卻連連失利。朱家軍只是路過,隨便一出手,就完勝他的各種能力。
楊嗣昌知道,自己失敗了,文官不如武將的時代來臨了。
只是,楊嗣昌性格剛愎自用,自尊心極強。襄陽的勝利,等於是打他的臉面,這如何不讓自視甚高的楊嗣昌,心頭苦澀?
所以,他對朱子龍惡感再漲。
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
隨著,他吐出一口血來。自家事,自己知道。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
也罷,臨死前,去看看獻賊的屍體。
在原來沒有變動的歷史上,崇禎十四年1641年)張獻忠破襄陽,殺襄王朱翊銘,楊嗣昌已患重病,聞此訊息後驚懼交加而死一說自殺),享年五十四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以說,老楊的身體一向不好。這是天命天數也!
而,朱子龍也沒有興趣搶救他,可以說,那怕他現在不死,也活不了幾年了。對於這種要不了多久,就會病死的人,朱子龍是不宵於再下黑手的!
老實說,就老楊這個人來講,能力還是有的。
面對當時“賊”滿天下的局面以及清廷虎視眈眈的威脅,楊嗣昌提出“攘外必先安內”。對於剿殺農民軍的策略,他提出“四正六隅”的“十面之網”,即“以陝西、河南、湖廣、江北為四正,四巡撫分剿而專防。
以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為六隅,六巡撫分防而協剿”,由此構築成“十面之網”,讓“流賊”插翅難逃。
憑公而論,楊嗣昌的戰略在理論上沒什麼漏洞,但壞就壞在紙上談兵。而且,明朝各地將領、官員的執行是否到位,也是檢驗這種策略的“法寶”。
如果是按以前盧象升的建議實行“因糧”即田多的地主應該多交糧),不算是壞事。
要命的是,楊嗣昌病急亂投醫,他改“因糧”為“均輸”,即平攤在一般百姓身上。如此一來,為叢驅雀,為淵驅魚,使得無數本來就活不下去的“良民”,鐵下心加入“流賊”隊伍。
這就是,這個時代,文官們的眼光侷限性了。
屁股決定思維,他們跳不出坑外。
另外,在原來沒變動的歷史上。盧象升戰死後,楊嗣昌小人之心日起,也想上報“下落不明”來陰構盧象升“臨陣逃脫”。
最終,當地父老尋得大英雄屍身,楊嗣昌竟然連扣了八十多天,不驗屍,不上報,仇及死人,真是奸刻大陰。
這樣一個人,也就那樣了。
而有了朱子龍前來,他也就浪不起來了,現在只能等死最後幾年進棺材了。呵呵!
(未完待續。)
喜歡我有皇帝分身請大家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