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前進!”
朱子龍一揮手,所有的軍士都迅速停了下來。
坐在巨大白虎上的朱子龍,若有所思地看著河對岸的新野城。
“新野可不只出了個陰麗華,在三國時便是出名,三請諸葛,火燒新野可是家聞戶曉。”朱子龍輕輕的自語:“東有棘水,北有批水,西有消水,又有湍水,可謂八水競流,沃野百里,南陽之重,盡在於此。到是一塊很好的生龍之地,難怪,難怪!”
從一路行軍來看,南陽、新野等地雖然也見流民乞丐,不過至少百姓生活還算安定,每村每莊都有人氣。果然,水源充足的地方,人民還算有些福報。
到了新野,一天路程就可到達襄陽,依情報,張獻忠襲擊襄陽,老營人馬不過萬多而已。
比自己的朱家軍人數還不如,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都處於下風。定要將他殺個片甲不留,完全搞定才是!
少時,大軍紮營歇息。
新野縣令出城罰營後,就不敢多事了。
新野城的百姓原本很多人逃入城內,見太平無事,又重新城門開啟,人來人往,恢復平靜生活。
第二日,朱家軍起馬上路。
而就在另一頭,當天晚上,也有一大隊人馬行晚路,緩慢而行。
這隻軍隊大多數士兵包著頭巾,穿著齊腰甲,都是布甲。或是包著頭巾,穿著雨襠,腳著麻鞋,打著行縢。很多人衣衫破爛,一看就是流民為主!
在隊伍的中軍位置,多是騎軍,上面打著,“張、羅”等旗號。
一騎馬大漢戴著紅纓氈帽,打著披風,身材很高,略有此乾瘦,一張黃臉,弓人注意的是他的長鬚,從嘴邊兩腮一直垂下來,怕有兩尺之長。
此人,正是張獻忠也。
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出生,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明末農民軍領袖,與李自成齊名,是大西開國也是唯一的皇帝。
出身貧苦家庭,從小聰明倔強,跟著父親做小生意,販賣紅棗。他當過捕快,後又來到延綏鎮當一名邊兵。生性剛烈,愛打抱不平,為此幾乎丟了性命。
在明末農民戰爭中,張獻忠建立了大西農民政權,成都城開始大興土木,蜀王府裡進行大規模裝修改建,做為新朝的王宮。
他依靠沒收官府和貴族的財產來支援財政,然而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不久這些錢就花光了。
當然,有朱子龍在,他是不可能成為什麼狗屁大西皇帝了。
在明末諸雄中,張獻忠部能脫穎而出,橫行天下,據地開國,最重要的因素是張獻忠出神入化的游擊戰術。
在張軍中,騎兵和步兵的比例是“馬七步三”,主力部隊“人人有精騎或跨雙馬”,“介馬有付,去來如風,一日夜踔數百里”。每到一處,在繳獲戰利品隊最重騾馬,其他均不在意。
張獻忠一生不打防禦戰,他的戰略原則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避免死守一隅,高速度地流動作戰。
這到是很有我黨當年的作風,只是個人文化水平和精神覺悟,實在是太差。
封建文人與資產階級學者,將他描繪為殺人不眨眼的魔王,嗜殺成性的神經病狂。解放後史學界發掘了很多為張獻忠辨誣的材料,逐步還原了他的真實面目。
清朝曾指控張獻忠在四川進行過多次大屠殺,這一說法後來得到了一些人的認可。
但事實的真相,在我黨的考證下,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而朱子龍做為穿越而來的後世者,自然加上眼見為實的情報,更是認定了,那只是清朝垃圾們向他x的髒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