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北伐韃靼一役,在沒有糧草供應更沒有援軍的情況下,朱家軍成功上演一出以蛇吞象的奇蹟。
連戰連捷,轉戰數千裡而未逢一敗,打得百多個韃靼部落俯首稱臣,一戰而定草原大半的勢力,看大明的臉色做事,真是驚世大功一件。
這樣的戰績,不管是放在什麼朝代,絕對都可以躋身頂級名將之列!
很快,當朱子龍入京後。
京城裡就傳來了各種風言風語,隱約傳出來一個流言,說是四海龍侯,極力支援皇后幫忙太子監國。支援皇后成為攝政王!
並且對信王朱由檢的之前行為,極其不滿。準備入祖廟進行申訴x天之告!
儘管外人聽了半信半疑,但是有一件事卻是很快,讓人感覺京師氣氛有些不對了。
因為,英國公張惟賢突然提出了去職的要求。
然後,由朱子龍的手下,接替了京營的管制。
英國公為明最高世襲公爵,即使是當年劉瑾,魏忠賢當政,這一家也是穩穩當當,無人敢動。然而,現在他卻主動去職,不得不說其中必有隱情。
就這還沒有結束呢,幾天後,張維賢將爵位傳給了兒子張之極,自然去南京養老去了。
這下爵勳中極為驚訝,然,張之極似乎對外沒什麼異樣的說法,只是說是父親順勢年老,有意這麼做的。這下,外人也不好說什麼了。
但是,從這之後的幾天裡,有心人就會發現,錦衣衛暗中將信王府包圍監視了起來。
之後,當夜,信王府裡突然失火。人到是沒死一個,但是聽說有一份東西和一些財物給偷起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原來是流言的傳言,結果公開化了。
四海龍侯朱子龍公開支援,皇后當上攝政王,並和京營一起接管了城池的駐守工作。
原錦衣衛總都指揮使,駱思恭上表自己要求告老還鄉。朱子龍接之,成為了大明錦衣衛的一把手!
你以為這就完了?
因為東林黨人之前勢力大清洗了一下,內閣裡東林黨不能把持了,皇后當攝政王的提議,很快就得到了透過。
隨之而來的是,皇后立刻提議四海龍侯成為新的皇宮親衛軍副統領。
親軍上十二衛是是明朝時期負責護駕左右、護衛宮禁的皇帝侍衛禁軍,這些軍士都是透過精選以後經嚴格訓練而入選的身材健壯、武藝不凡的將士。
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於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創立。
永樂朝增設十衛,宣德朝又增設四衛。合計為二十六衛。
洪武皇帝朱元璋設立親軍的目的,在於建立一支由皇帝本人親自掌握的禁衛軍。獨立於五軍都督府和兵部所管轄的一般軍隊。
然而隨著,明朝中後期皇帝的權力逐漸被文官政府,特別是被內閣相權所侵奪。親軍二十六衛除了錦衣衛之外,都逐漸由兵部控制,而不再是皇帝自己能完全控制的軍隊。
所以,你要以為朱子龍這是在控制皇帝,其實不然。
百官們聽到這個訊息,第一反映都是認為皇后在替皇帝,借朱家軍的手,爭取軍權過來,而不是四海龍侯在做什麼。
以一個大明戰神當副統領,兵部安排的正統領,在親衛軍中還能有啥威信可言,呵呵。
這就算是給架空了,又兩邊都面子上好看,慢慢來。
親軍從職責上可分為護駕侍衛親軍和守衛侍衛親軍;從區域上可分為宮禁侍衛親軍和皇城侍衛親軍。
護駕侍衛親軍是護從皇帝左右、直接聽命於皇帝的地位最崇高的禁衛軍。而朱子龍恰恰當的副統領,就是護駕親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