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山上炮兵陣地安靜下來。
到底孔有德使用的火炮,還是現時代的科技水平,遠比不上朱子龍開了掛的現代產品。
才打了半小時,不管是大炮還是小炮,都只能休息了。
待煙霧慢慢散去,明清雙方,都取出望遠鏡仔細觀看。一方臉上帶笑,一方臉上全是咬牙切齒之色。
終於,明軍到達了山下了。
這個距離,山上的大炮基本上打不到了,很考驗技術,只能是明軍強攻而來,才能打中人。
而老洪似乎要報一炮之仇,也不立刻強攻。卻是下令,讓炮團開始準備穿山破地火雷炮反擊!
穿山破地火雷炮,炮用銅鑄,身長四尺,容藥五升,鉛子三斤。或用鐵打造,式如碗口,容藥一升,發鉛子半斤。煙飛火烈,聲如巨雷,林木皆驚,人馬遇之,擊如粉碎。必相地勢之宜而用之,無敵不破,無功不成者也。
先下發藥,次下法藥,再下鉛子。法藥五升,管鑑子三升。
其實就是另類臼炮的意思!
臼炮是一種炮身短口徑與炮管長度之比通常在1:12到1:13以下)、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線彈道的滑膛火炮;其射程近,彈丸威力大,主要用於破壞堅固工事。
因其炮身短粗,外形類似中國的石臼,因此在漢語中被稱為“臼炮”。小口徑、方便攜帶的臼炮後來發展為迫擊炮。
也就是現代迫擊炮的祖宗!
臼炮最初出現於13世紀,發射石彈之用為多。
與紅夷大炮一樣,臼炮同樣使用四輪炮架,卻不需要打樁固定。可用實心彈,也可用開花彈,當然了,明朝人可能還不知道什麼是開花彈。
很快,有一股子同樣要報仇雪恨的想法下,明軍神機營的炮手們準備好了。
他們定好了臼炮發射程距離,調好炮度,這與紅夷大炮基本兩樣,不過臼炮的仰角更高。隨後彈藥手取出一種發射藥包,放入炮膛,填入一些泥土,差不多一、二寸厚。又隔了一層溼土,最後還用臘封住炮口。
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深吸一口氣,對炮營主官喝道:“開火!”
嘶嘶嘶!嘶嘶嘶!嘶嘶嘶!
明軍士兵立刻點燃引線,響起絲絲的聲音。
下一分鐘,嗵,嗵,嗵,嗵,嗵!嗵,嗵,嗵,嗵,嗵!嗵,嗵,嗵,嗵,嗵!
沉悶的響聲中,終於,各門大口徑臼炮的炮口,噴出了大股大股的濃煙與火光。一顆顆毒煙彈和實心彈,就飛出了炮身,往清軍山上的陣地極速奔去。
立時,山上的清軍士兵們,體會到了什麼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是什麼意思了。
數十近百顆巨大圓滾的山下炮彈,轟隆隆中,激落在清軍防線前後,狠狠砸在地上,到處傷人。
山上,不論八旗滿洲,八旗漢軍,朝鮮兵都是一陣尖叫。
(未完待續。)
喜歡我有皇帝分身請大家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