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將軍,萬里殺新情報,豫西之地,多有賊人起事,聽聞紛紛,多有小兒傳唱民謠。”
“都有什麼民謠?”
“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李紫籠和劉一灰,江海等將領先相互間對視了一下,面上全是不宵的表情。心想,那些個百姓當真是無知,“迎闖王,不納糧”那流賊不是聖人了?
如果朱子龍在這裡,恐怕更會不宵的冷笑到拍桌子。老子這麼開掛,吊炸天都沒免了稅收,你們這些流賊憑什麼這麼說?
所謂的“迎闖王,不納糧”,即詞意為李自成的起義軍一來,老百姓就不需交稅當時農民交稅,就是向官家納糧)了。
而納糧交稅,乃是數千年來的定規,哪一朝哪一代,無論皇帝姓什麼,農民都得向官府納糧。
大明的農民們也不想想:“迎闖王,不納糧”,“闖王”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用什麼?跟隨他闖南闖北的數十萬大軍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用什麼?
難不成,他們都是神仙?不用吃喝?不拿工資?
至此,李紫籠等人並沒有把這些傳聞放在心上,繼續按原計劃行軍。
直到幾天後,又有新情報傳來,據說是這些傳聞一經傳開後,流賊們的勢力越發作大了,人馬更上一層樓。百姓紛紛想投,並且遊賊大軍還真實現了部分傳聞,並不要百姓交稅。
這下,李紫籠等人有些不解了。
“迎闖王,不納糧”這傳聞不現實啊,為什麼老百姓要相信,而且聽說什麼還真有流賊兌現了這傳聞,這怎麼可能?
帶著這種不解,又行軍了幾日,等到萬里殺依靠信鴿送來新情報,李紫籠他們這才晃然大悟。
原來,流賊中有落魄文人加入其中,給他們想了口號和行事方法。
這口號能兌現的過程是這樣的,他們所到之處,都是靠打擊富豪籌措軍餉、軍糧,確實不曾向老百姓徵糧徵稅。
再說了,他們四處流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政權系統,因而也無法向老百姓徵糧徵稅。這就給農民造成了起義軍“不徵糧,不徵稅”的深刻印象和可靠感。
這簡直就是後世提前式的,打土豪分田地,只不過分的田地財物全歸流賊自己了。
看到情報所示,李紫籠等人不由的面面相覷,心想,不怕流賊人多勢眾,就怕流賊有文化啊!
拿起情報再仔細一看,幫流賊人出謀之人,牛金星?
“怎麼回事?牛金星,不是京師的官員嗎?怎麼會?”李紫籠大驚。連忙讓人發詢,讓萬里殺的兄弟查一下。
也難怪李紫籠等人會吃驚,早在一年多前,朱子龍就將牛金星和李巖等人封官,入京官職了,還暗中讓錦衣衛觀察了幾個月。
誰能料到這才又過了一年,牛金星不在京師任職,怎麼出現在了流賊軍中,還成了軍師?
在原來沒變動的歷史上,牛金星約1595~1652),字聚明,明末河南省寶豐縣人,後遷居縣城。二十餘歲中秀才,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為人質樸,性喜讀書,通曉天官、鳳角及孫、吳兵法。
因事與鄉里豪紳紛爭,被誣革去舉人,充軍後當差服役。對大明不滿這才投了李自成門下!
但是,現在這是怎麼回事?
幾天後,萬里殺的信鴿過來了,解答了李紫籠等人的迷茫,其因就是在朝庭。
原來,正好朱子龍不在的這一年左右時間裡,朝庭的三年一期的官吏考核時間到了。
牛金星同志,一直是給放在清水官位上,加上朱子龍的安排,他也拉不了黨,結果朱子龍不在時,沒人罩他。其它官員排擠他,他考評不合格,給罷官了。
於是,懷著對大明朝的不滿,回鄉的路上,他無意讓流賊帶走,一氣之下投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