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四野密佈的援兵營帳,盧象升心下躊躇滿志。
各地的勤王軍,加上朱家軍,加上京師三大營。如果朝廷真的有決心,就算清兵勢大,也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不過他心中總有一股莫名的憂慮,因為他聽說京城中有流言,有諸多大臣認為帝不醒,可議和之。
同時,這一次因為後金入侵。
也讓盧象升錯失了在國內將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人全數剿滅的計劃。唉!
最近,更有人明言站出。
楊嗣昌力主議和,反對與清兵決戰。他認為,眼下大明能戰官兵就是這一些,如果孤注一擲,一旦敗亡,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一些還沒到的勤王軍,一時間糾結了,有些甚至於回返了。
從財政和另一角度來講,這些議和的人觀點也並不能算是錯的。畢竟,大明多年用兵,折損極大,如果與清兵決戰,一旦敗亡,勤王大軍幾萬能戰之兵盡數隕落,可想就沒有能力再次饋壓國內那些農民軍了。
此時的大明,許多人還是堅持認為,國內流賊大軍的威脅可能比後金更大點。
不過,對盧象升來說,他是堅決的主戰派,聽了朝野中和議的流言後,他極為憤怒。
他多次上書奏摺給內閣,慷慨陳詞,認為東奴大兵壓境,只能言戰,豈可言和?
不過,最近供給大軍的糧草,調拔速度和量,大為減少。顯然,朝中有人對其不滿。
而,這一點,各勤王將士們,現在也感覺到了。
這不,晚上宴會之時。
參將張巖忽然對楊國柱道:“軍門,末將在軍中,曾聽聞京師有意與奴賊議和。此事不知是真是假?”
楊國柱眉頭皺起。對這個傳言他也頗為憂慮,各鎮將士千里來援,得到的卻是這個訊息,對軍心士氣打擊頗大。
顯然,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猶其是在老大不在時。
好一會,楊國柱緩緩道:“不用理會那些流言,我等身為大明官軍,只需隨督臣殺敵報國便可。”
聽了楊國柱的話,張巖不再說什麼,他只是又道:“軍門,我等到現在也有多日,這糧草的供應一直不足。將士們千里勤王,總不能餓著肚子打仗吧?”
這下,楊國柱眉頭緊鎖了。
老實說,大明連連饑荒,京畿之地糧草一直不足,更不要說近十萬勤王之師雲集在此。
哪裡供應得周全過來?
最近一年來,皇帝到是給大家的銀兩工資充足了,只是這百姓流失。
所戰之地,有錢也購不到糧草,有錢也無用啊!
一將軍,突然憤怒地道:“我到是得到訊息,總監高起潛,將大軍的糧草供應,優先供給關寧各軍。只給我們一些殘羹冷炙,想來那邊一定拿了貪墨之銀了吧?哼!”
高起潛作為援軍的總監軍之一,負責戰場軍功記錄,又負責各軍糧餉裝備的供給一部分。顯然,無法影響大軍行為,卻可以為了個人利益,下一些小黑手。
楊國柱喝道:“將軍,慎言。那是天家監軍!”
背後私議監軍,在大明後期,這罪名可大可小。不可不防!
過了好一會,楊國柱嘆道:“糧草之事,督臣己多方設法,只是難辦啊。依我看,大軍可能近日要發動總攻之勢了,畢竟,我等亦拖不起。”
馬小三等人亦在場,看了聽了這畫面,若有所思。
本來山東軍隊是不缺糧草的,只是誰會嫌糧草多呢?
於是,來了之後,朱家軍也是分了一部分糧草的。但是,從現在看來,大軍隱患重重啊!
第二天,勉強又送來一批朝庭的糧草。
大軍眾將紛紛包圍住,關於這批糧草如何分配,各將在帳中爭論不休。
遠處,一個太監服飾的人,頭上嵌金三山帽。身上簇錦袍服,一根玲瓏玉帶頗為顯眼,滿臉得意洋洋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