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龍讓手下們,對待流民一視同仁,甚至於還吩咐優待婦孺幼兒。
這讓流民中的婦孺們吃驚不小!
因為在流民大軍中,象婦孺她們這種弱者,向來都是第一個被放棄的物件。餓極了甚至還有被其它人吃了的危險,什麼時候還會有優待了?
看著舀到碗中的米粥,婦孺中的很多人忙大口大口地喝起來,很多人卻是淚水盈盈,感動不已。
許多流民中的婦孺跪拜在朱子龍的馬前,哽咽道:“敢問侯爺高姓大名,高恩厚義,小婦等人來世就是做牛做馬,也無以為報。”
朱子龍看她們感恩戴德的樣子,下馬扶起幾個前面的人裝裝樣子。
然後,說道:“我們都是大明的子民,理應相互幫助。本侯四海龍侯是也,些許之事,不必記在來世。只要爾等好好活下去,活在當世,為國為已活出個人樣。就是足以!”
朱子龍的話中,為國為民的大道理,許多流民們還理解不了。
畢竟民族精神也是到了近代才興起的,不過,朱子龍話中的讓他們好好活下去,活出人樣,卻一個個記在了心中。
因而,心中紛紛大為感動。
很快,朱家軍中隨軍的護士們過來了。對眾人提議道:“流民餓了甚久,人虛體弱,每人至多兩碗粥就行,否則有暴亡之憂。物極必反!”
當下,眾安置工作中的朱家軍士兵們,全都記在心中。
整個過程,朱子龍都要求士兵們,以自己的規章制度。先救婦女與兒童後,接著輪到那些男子。
很多人看在眼裡有些不理解,但是在朱家軍士兵面前沒人敢亂動,秩序倒也井然。
數十萬流民看似很大,但是兩碗粥一個人,能吃多少糧食?
對抄了德王家,又抄了孔子老家的朱子龍來說,些許糧食簡直就是毛毛雨!
一路走來,眾流民看到每天都有按時的兩次飯點可食,從無意外。一個個大為心動!
去他處,風險太大。跟在朱子龍後面,人人還有粥喝,有活命的希望。流落異鄉,本來沒什麼可失去的,更沒什麼不捨得的。自然全心跟隨!
等到了朱子龍的第一個封地,山東臨清時。
流民們駐在城外,朱子龍下令,殺豬數百頭,從運海送過來的冰凍海魚千條,全都入鍋,變成肉粥,給流民們補身體。
營寨內升起嫋嫋的炊煙,寨內更是嘈雜起來。
將士們放開肚子,好好吃一頓。那些流民們也第一次吃上飽飯,各人還分到一些肉湯和魚肉,到處是歡聲笑語。
很快,這些流民因為美美地吃了一頓飽飯,還喝了肉湯和魚肉。此時都是美滋滋的三五成群,聚在一旁議論,憧憬著未來的生活。
等到他們看見朱家軍士兵的伙食,競然三餐都是大魚大肉之時,一個個口水直流。
於是,等到再次開飯時。
許多流民飯後包圍住一些朱家軍士兵,開口說想要加入兵營之中,成為一名光榮的朱家軍士兵。
“小人楊八,仰慕大人豪氣,軍中朝氣,希望能投入大人軍中效力。”
“小人王五,自認粗通拳腳,當年在莊中也是一等一的好漢,定不會給大人丟臉。希望能加入軍中!”
“大人,小人亦是練家子,不信可試試小人的身手,便知小人所言不虛。願加入軍中!”
…………
面對如此火勢的民心,朱子龍自然不會拒絕。
在有土豆等大殺器糧食作物面前,就是整個山東再來幾百萬人,也是沒問題,一樣養活的下來。
全民大練兵時代,那怕大部分人不能成為精兵,但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後勤士兵,新兵,甚至於只是一名合格的民兵,民夫,也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