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是朱子龍的封地裡,收的租子少的可憐,二是,這麼說吧,本地的年輕人都不種地了。
這麼說吧,朱子龍的封地內的經濟模式很雜,有眾多的小廠可以去打工,不打工的農民,更願意搞養殖,要不就是種大棚菜。
這麼一來,願意給地主們種地的人就少了,所以他們不得不降低租子。
看到各封地內良性迴圈,合作做生意的人也很多,本來打算鑄幣統一計量的朱子龍。後來在得知,大明朝歷代以來,都習慣成自然的劣幣驅逐良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只得暫時把這一計劃作罷了!
何謂劣幣驅逐良幣?
劣幣驅逐良幣(d)是指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法定比價不變的貨幣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良幣)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場。
“劣幣驅逐良幣”是經濟學中的一個著名定律。
該定律是這樣一種歷史現象的歸納:在鑄幣時代,當那些低於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鑄幣——“劣幣”進入流通領域之後,人們就傾向於將那些足值貨幣——“良幣”收藏起來。
最後,良幣將被驅逐,市場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幣了。
這就是老百姓的心理,好東西藏起來以後用,或收藏,不好的東西先拿出來用或吃。
結果是,市場上到處都是垃圾,好東西反而沒有了。
舉個例子吧。雖然不一定很貼切!
假如銀行只發行貨幣,不儲存貨幣,錢只能放家裡。那麼大部分的人會把嶄新的錢留著,而把舊的錢用出去。這樣的話,新錢都被珍藏著。市場上流通的都是舊錢。
這裡也是,如果朱子龍把足額的銀子和銅錢拿出來鑄新貨幣。只要流通到了市場上!
就像錢扔進了大海一樣,只要大明朝其它地方的貨幣都是垃圾,那麼他一個人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
所以,像有些小說裡,說的有穿越者一過去古代,就自己鑄錢,並大受歡迎,國家到處都是他鑄的錢。
我只想說,這麼做的主角,真是想多了。
哪怕你是皇帝,也不可能做的這麼順利,鐵定是撞一臉的灰,90可能性以失敗而告終。
想來想去,朱子龍決定製做糧票的可能性更大點。
沒錯,就是類似於後世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後,全國通行的那種糧票。
20世紀50年代至85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了大量的糧票,那時候,必須憑糧票才能購買糧食。以及換購其它物資!
憑票供應不是我國最早採用的,蘇聯在十月革命後,當時國內不穩定,內戰不斷,商品缺乏,就採取商品有計劃的分配,發放各種商品票證,蘇聯最早的票證是1916年的鞋票。
就連美國也在二戰時期商品緊張時,發放了各種商品票證,其種類也不少,這其中就含有糧票性質的票證。
在此時此刻的大明,天災不停,內有賊軍,外有後金清軍。百姓能吃到飯就是最大的心願!
銀子是好,但是沒糧食,銀子能當飯吃嗎?能活命嗎?
不能,所以手上有糧,心中才不慌。
所以,朱子龍認為,在他的封地內,只少先強行推廣糧票,穩定糧價,安撫民心才是首要任務。
畢竟,天災還只是剛剛開始,有什麼都不比有糧強。有錢也不如有糧票!
因而發行糧票,實行半軍管,就誓在必行了。
(未完待續。)
喜歡我有皇帝分身請大家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