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的,直接開槍,打傷打死你,你都是白死。所以這錢,得憑本事和老實才能賺到!
近千人搬運了一天才運完,在此期間,方圓近十里,除開士兵和車隊,其它閒雜人等,哪怕是官員也不能在此停留。
若是不聽話,錦衣衛管你是舉人,還是什麼的,那可是會當場拿人的。
而朱子龍本體進了莊府內後,聽到風聲,當晚甚至於連貨物點數都推到了明天再說。就急急的命令不準其它人打擾自己,進了特殊房間。
然後,就睡向了床上,魂魄穿越到了大明皇宮,附體到了皇帝分身上面。
他之所以這麼急要處理國事,是因為汪洋他們給的密摺,那上面的內容是,蒙古族的大汗,林丹汗派了心腹使者,悄悄的來到了大明的首都。
所託內容似乎是想向大明稱臣借兵,等了八九天了,聽說急不可耐,差點早上就有人傳話,要返回。似乎有了變數!
這對朱子龍來說,絕對是大事一件!
林丹汗1592年-1634年),孛兒只斤氏,名林丹巴圖爾,汗號為呼圖克圖汗,是蒙古帝國第35任大汗。原來的歷史上,沒有變數前,他的在位時間是1604年到1634年。
在原來的歷史上,崇禎帝朱由檢與蒙古帝國末代可汗林丹汗,公平來說,實在是一對“難兄難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首先,兩人承擔大任時都很年輕,一個13歲,一個17歲;性格上,都是剛烈、暴躁;志向上,都希望達到本民族最高的要求。
崇禎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堯舜之君”,而林丹汗更是自稱“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
當然牛皮再大,還得看真本事,結果嘛,我們都知道的。
以當時兩位各自國家的皇帝,國內情況來講,也是極其相似。
崇禎皇帝一面要剿滅“闖賊”,一面要抵禦“建虜”,最後,國家元氣喪盡,“闖賊”進了北京城,“建虜”成了大清朝。
而林丹汗面對著蒙古草原各部林立,後金壓逼的情況下,為了回報明朝給予的互市權益,與“後金”一戰科爾沁部倒戈,二戰內喀爾喀部落聯盟與“努爾哈赤”結盟,三戰蒙古各部土崩瓦解,林丹汗戰敗逃入毛烏素沙漠。國滅!
兩個皇帝的結局,是如此的相同。
林丹汗與崇禎帝都在40多歲正值壯年時悲慘的死去,如果硬要說二者有什麼不同的話。
一個是小林同志死的比崇禎早幾年,死後自己的八個妻子,全讓清朝王爺搶光了。
死了都得帶綠帽子,這一點比崇禎要慘多了!
很快,朱子龍的皇帝分身就在皇宮裡醒來了,並下旨召見林丹汗的使者。
使者長的一臉的鬍子,全是疲倦之色,一見朱子龍的皇帝分身,就跪拜在地,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明皇帝陛下,請你立刻出兵支援我大汗,大汗讓我帶來密信,願意以稱臣歸納為代價。”
王承恩連忙上前,將使者的密信國書,轉交到朱子龍手上。
朱子龍擺開一目數行的,快速看起來。
這上面的內容果然有些和歷史相似,只是原來的歷史上,林丹汗選擇的是跑路,最後死在了路上。而在這個有了變數的歷史上,這一次,他的第一選擇是投降大明。
朱子龍看完信放回桌子上,掃視著下面跪拜的使者,心想,這確實是一個好機會。
如果可以操作得當,收益絕對可觀。甚至於可以讓清軍那邊內亂好一陣子,無力發展。
林丹汗曾試圖恢復在左翼蒙古的汗權,但完全失敗了。這種情況下只好放棄左翼不得不轉向右翼,也就很難說是統一蒙古的舉動。
後來,林丹汗奉行又先處內後處外的錯誤決策,無視後金步步逼近的客觀事實。仍然按百餘年來蒙古大汗的老思路,一意孤行,最終到了國滅人亡的危機。
“你先回去吧,給你的旨意明日就會到。朕要考慮一下!”朱子龍對林丹汗的使者說道。
哪怕心裡其實早就下定決心,要出兵幫一把了,但是朱子龍卻是仍然要先擺出一個煙霧彈玩玩。這是政治態度,不能少的!
(未完待續。)
喜歡我有皇帝分身請大家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