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nb俗話說的好,不幸的人他的故事都不一樣,但是他們的藉口都會大同小異,極其類似。
&nb衣服給抽成了爛布條,皮開肉綻的多谷德在地上慘叫連連,但是卻一點也不笨。
&nb能夠為了活命而半路扔下士兵跑路的將領,他的節操能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nb並不只有大明後期的官員和武將們怕死,多谷德也和他的部下們,同樣也是怕死的緊。
&nb為此,還沒回到大本營來之前,他們就想好了一個統一的藉口。
&nb為了保命,他跟下屬們串供的藉口早就想好了。只要這時候都說是被一萬多的明軍包圍了,這樣就算打了敗仗。也不會招致太壞的下場!
&nb畢竟明軍再爛,但是也有一些硬骨頭的軍隊存在。
&nb區區一千多清軍,如果真的誤撞見了一萬多,十倍於已的明軍軍隊,只要真的開戰,敗了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nb果然不出所料,當抽打結束後,阿巴泰問道:“好了。說吧,你這奴才。到底是被哪支明軍打敗的?真是奇怪了,這些天我們可是一個明軍都沒見著,這支一萬多人的明軍從哪來的?竟然敢於主動出擊,伏擊我大清的軍隊?”
&nb愛新覺羅·阿巴泰1589年—1646年),清朝宗室,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母為庶妃伊爾根覺羅氏,隸屬滿洲正藍旗。
&nb現職位饒餘貝勒是也!
&nb此次他隨清武英郡王阿濟格,還有貝勒揚古利一同來到這邊。入關後,分兵數道,現在延周邊的州衛劫掠。和多股分部隊,時聚時散!
&nb最近,阿巴泰的收穫頗為豐厚。己經搶劫了數萬的大明人口,還有眾多的牛羊財帛等。
&nb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多谷德的戰敗可以說是唯一的失利之處。
&nb剛剛之前,當他看到多谷德這一路人馬,垂頭喪氣回來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還是所向披靡,自信心爆滿的大清兵嗎?
&nb近八成的傷亡,阿巴泰己經可以肯定。
&nb多谷德這一甲喇的清兵己經毀了,而且他們的精氣神都不在了。沒有那股銳氣,就沒有戰心。他們低落的神情,不但是大麻煩,並且還對旗內旺盛計程車氣,也是個嚴重的打擊。
&nb另,更為重要的一點是。
&nb整個後金才多少人口?這次出征的十萬左右後金軍,實際上真正的後金戰士。能有五萬就不錯了,其他的都是披甲奴才而已。
&nb可以說每一個後金戰士都是寶貴的,這一次吃了這麼大的虧,一次被幹掉一千人左右,如果不發洩一下,士氣得氣瘋的。
&nb然而,一萬多能戰的明軍,怎麼看也是一塊很難啃下的骨頭。
&nb畢竟,因為分而散,後金軍隊到處搶東西去了。現在阿巴泰的大本營這裡也只有區區五千人馬左右!
&nb要是明軍那邊,不是一萬多,陸續還有前來匯合的人馬,那麼就算自己這邊反擊得手,恐怕也是傷亡慘重,得不償失。
&nb看到阿巴泰糾結的表情,多谷德本著戴罪立功的心情,多少還是想說出點真貨,於是說明道:
&nb“回主子爺,此戰我部敗但細想之下大有名堂。這支明軍裝備了一種火槍,射程不下百米。並且每次開火間隔很短,可破三重甲。奴才事先不知,所以吃了大虧。”
&nb“現在想來,他們的火器啞火率也低,也不炸膛,不似一般的明軍。”
&nb聽著多谷德的解釋,一開始聽在前面時,阿巴泰還不太在意。不過聽到後面時,他的眼中爆起一股精光,表情也露出了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