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順路看看,古人對好鋼打造的武器有多重視吧!
在《水滸傳》中,楊志賣刀,要價3000貫,摺合成人民幣是多少錢呢?
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就合148元,也就是1貫銅錢合300元左右人民幣。嗯,好像和明朝差不多呀?
楊志的寶刀=3000貫=75萬到100萬人民幣左右!
唉呀,我的麻呀。可以購幾輛寶馬小汽車了!
楊志既然敢叫百萬天價,那他的這刀憑什麼這麼貴?
主要是因為這把刀堅硬且鋒利,這也是楊志要價百萬人民幣左右的原因。那古代一把刀為什麼能值這麼多錢?
因為楊志的刀正好是能工巧匠,用百鍊精鋼做成的。那怕古人治鋼技術差,但總會有一些奇蹟發生,然後宛如現代的極品鋼,就多少會出現一些了。)
那麼再問一句,為什麼百鍊精鋼打造成的寶刀,會在人們和俠客心中,地位不凡呢?
那是因為,在古代,武士所持的刀劍,必須用一把刀就能應付各種的場景。如劃破衣服,戳穿鎧甲,割破皮肉,甚至剁下頭顱。
現代21世紀,我們接觸的刀類一般都是專用刀具一般是民用的),切軟物、剁硬物、割有韌性的物體,用的都是不同的刀。
所以說,其實我們現代人用的民用刀,也不是百鍊精鋼。
軍用鋼和特殊無縫鋼材才是的,就如同朱子龍現在用的這一批,有些類似。
在古代,要製作一把無往而不利的好刀,需要這把刀既有硬度,又有韌性,同時還有極好的切割效能。常用的方法是手工摺疊鍛打,也稱鑌鐵,西方叫大馬士革鋼。
把幾塊硬度不同碳含量不同)的鋼材摞起來,捆綁成一體,控制在一定溫度燒結,然後鍛打成一根長條,摺疊,再鍛打。
如此反覆多次,中間還像擰麻花一樣扭轉。最終像揉花捲一樣,得到一塊剛柔並濟的刀坯,再打磨成兵器。這種工藝稱為大馬士革工藝!
過程相當複雜,勞動量的投入極大。
一把好刀需要摺疊鍛打十幾次,甚至於幾十次以上。而且每一次落錘,都有使刀坯成為廢品的可能。就跟大家玩網遊,給裝備精煉寶石等級一樣,一個失誤,裝備就廢了。)
所以成本很大,成品率很低!
更別說,你還想把這種鋼打造成鋼管形狀,你這是準備要古代打鐵匠們的老命嗎?
因而,你能看到李大炮等人,聽朱子龍說想用手上這無縫現代鋼管,來打造火器時的無比震驚表情,也就絲毫不奇怪了。
這在他們心裡,絕對是百分百的超級敗家行為。
這樣的好鋼,不說價值連城,也只少是比同體積的銀子還要值錢nnn倍了。
如果說前面他們說的一根明朝當地火器的成本,要五到十兩銀子左右的話。那麼用上這種現代無縫鋼管,就相當於成本一下子提高到了百多兩以上!
你麻,朱大人,你還能再奢侈一點嗎?
好吧,李大炮他們的內心吐槽,朱子龍是聽不到的。
他現在很開心,因為李大炮他們的反映,說明自己帶無縫鋼管回明朝,是大大正確的。
古代大俠珍貴刀劍不離身,一把刀動輒價值幾十萬,甚至價值連城,刀不離身說到底是怕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