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不好存貯儲存,其二食多則心生酸味,其三連種一二年之後,產量就會急減。因而種的人並不多!”這流民想了想,回答道。
這個回答倒是大出朱子龍的意料之外,他很是不死心的連續發問,直把那個流民問的滿頭大汗,這才由自己腦補了不少內容之後,得出了一個大概的答案。
原來,明朝南方,猶其是海南一帶。
本地的氣候偏潮溼,紅薯容易腐壞,不易存貯。加上那邊的田地大多算是良田,人們吃不習慣這玩意,更願意種水稻。
要不是紅薯種植不費事,種下就完事。收了薯,人吃,餵豬都好用。指不定在海南種的人會更少!
因為海南和南方的人不重視,也沒有人想到推廣到北方來,加上這年月沒有電話和電視,資訊流暢不是很容易。於是,明明這好東西,傳到海南等地幾年了,卻硬是沒有在大規模發展起來!
“朱大人,這紅薯收得倒是多。又不費人力、肥料,最多的時候一畝還能收千把斤。可是這東西耐不住存呀!你是準備想在山東推廣起來嗎?”那流民見朱子龍發呆,又出聲問道。
思緒萬千中的朱子龍一聽這流民這話,突然間抬起頭來,似乎有些不敢相信的表情,反問道:“你剛才說什麼,紅薯在你們海南一畝才能收千把斤?”
也難怪朱子龍會不相信,這玩意在現代那邊,就是亂手扔地上下種,收穫時也能畝產30004000斤。
你和我說畝產1000斤左右,這是個什麼鬼?
誰知道,這流民彷彿並不感覺奇怪一樣,點頭回答道:“是的大人,種這紅薯在海南,也就第一年能收二千多斤,然後一年比一年少了。少得時候只有數百斤也有可能,所以種的人現在越來越少了!”
朱子龍這下是目瞪口呆了。
又仔細的詢問了一下他所知道的,最後揮揮手讓這流民回去忙了。
此時的他,亦然已經想明白了原因所在。
無它,紅薯病毒感染也!
紅薯因為在生長中,採用無性繁殖,在生長、儲存過程中會感染多種病毒。病毒會在暮塊或者薯苗內不斷累積,引起種性嚴重退化。最終引起品質變劣,產量大幅度下降。
就算是在21世紀那邊,時至如今也沒有高抗病毒的紅薯品種,也沒有防治病毒的特效藥劑。唯有采用脫毒技術才能防治病毒病、提高紅著產量和品質。
因為21世紀現代的科技發展很強大,那邊的農民無需自己進行紅薯留種制種,全部由專業種子公司包辦,因而可以每年都保證紅薯大豐收,產量一年比一年高。
但是,放在明朝時空。
這種脫毒處理得由專業的公司進行,朱子龍顯然是以個人力量搞不定的。
所以,只能是種植推廣,那些已經有些毒素的紅薯後代品種。這產量,還真是可能不會達到逆天級別!
“唉!算了。千斤左右就千斤左右吧,多少還能用到一些土方法脫部分毒,勉強能達到2000斤左右一畝的產量吧?比起北方的百姓,畝產平均只有200多斤的糧食來說,撞見這明後期連續的天災年景,這已經算是小逆天了!”
小小的嘆氣了一下,朱子龍還是決定推廣應用紅薯到山東來。
喜歡我有皇帝分身請大家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