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分鐘後,車隊到了馬鞍村。
好嘛又是一陣鑼鼓喧天,村裡的人雖然沒有鎮上那麼多,望去也有好幾百人。
再看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貼滿窗花春聯,好像過年時一樣喜慶,這就是劇組需要的過年場景。
馬鞍村要拍的戲就是李成功和牛耿坐的巴士公交車途徑村裡,撞了一位老婆婆,引發了一場村民和李成功的糾紛,最後老婆婆沒事了,淳樸的村民也就不追究了,不盡如此因為車子熄火走不了,村民們還熱情的做飯做菜招待車上的乘客,還準備了一輛拖拉機宅著李成功和牛耿到鎮上去。
這一部份戲看似簡單確需要兩天才能拍完,這當中有一天的時間用來佈景和甄選群眾演員。村民們全力配合劇組的要求,把一堵牆都給拆了,用磚重砌一個牛欄。水塘裡本來水很少,但因為要拍攝村婦洗衣,硬是把它灌滿了。
最有意思的是選群眾演員,王旭看到一位大哥穿的非常洋氣像要娶親一樣,對他笑道:“這位大哥明天拍戲可不能穿得這麼洋氣,你要有勞動人民的樣子,身上一定要沾點灰土哦。”
“衣服還不能這麼洋氣?我還特意換了一身衣服來了。沒事,我明天一定聽導演的。”
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在一旁嘀咕著,引來村民一片鬨笑。
王旭指著一位老婆婆說道:“這個老婆婆的形象很好,可以直接入鏡,拍攝當天就穿這套衣服來啊!”
甄選現場熱熱鬧鬧的,有一個赤壁小夥錢忠強今年20歲,正好來馬鞍村走親戚。聽說有劇組在招群眾演員,他就匆匆趕來試鏡了。
還有一個在拍攝現場不停穿梭的小姑娘,吳琪,她,今年19歲,家住汀泗橋鎮,來到馬鞍村就是為了看王旭拍戲。因為她很喜歡王旭在《萬萬沒想到》裡演的王大錘一角。
一早起來,她步行兩個小時才到了馬鞍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地的電視臺記者採訪吳琪,她有些靦腆的笑道:“在拍攝現場,當見到王大錘,一身的汗水與步行的疲憊都煙消雲散了。”
“我其實很想與王大錘合影,希望今天我能如願。”
其實,從咸寧各個地方趕來追星的,不止吳琪一個人。現場可以看到很多外地的,他們中甚至有些武漢人,都是趕著來看拍電影與明星的。
有了村民的熱情幫助和配合,第二天早上劇組就順利的開機了,四周好多百姓盯著一雙雙大眼睛,對於他們來說一輩子可能就這麼一次看到拍電影。
“站在李成功旁邊那個穿格子衣服的男青年,不要參加這個鏡頭演出,穿的太時髦了。”一個聲音從監視器棚內傳來。“叫那個拿扁擔的人,不要盯著牛耿看。”同一個聲音又傳來了。“拍得很好,再來一次。”“這條ok啦。繼續,下一條!”還是那個聲音。
這個聲音來自於香江著名導演葉韋民,他是現場最忙碌的人之一;李成功的扮演者就是王旭,身穿褐色大衣,白襯衣配領帶,臉上架著眼鏡,顯得格外斯文;牛耿的扮演者就是王保強,灰色夾克配上藍色牛仔褲,一頂老式的雷鋒帽顯得有些憨厚。
在現場,晚上下了一場小雨村莊一路泥濘,但是這並沒有阻擋攝製組的熱情。導演不停地穿梭在拍攝現場和監視器棚之間,期間還要不停地向演員們講戲,並不時地親自為演員們示範表情和動作。
原來,這一段戲有大量的群眾演員參與出演,所以相對入戲慢,甚至一條要拍上十餘遍,因此拍攝時間較長。動作慢了,重來!眼神錯了,再來;全身汗溼了,繼續——即使辛苦,當地的群眾演員個個還是積極投入到每一次拍攝。
“演員真不好做,我這次算是明白了。”這是四周看熱鬧的群眾聽到最多的一句感嘆。
與群眾演員相比,王旭和王保強就顯得老練多了。一個眼神,一個神態、一個動作……處處都透露出專業演員的水準,逗得葉偉民導演在監視器棚內都時不時哈哈大笑,也贏得了現場圍觀群眾的讚歎聲。
當天下午五點,這場馬鞍村的戲拍完了。
為了感謝村民的熱情招待,臨走前王旭和王保強共同出錢買了一些書包和文具用品送給村裡的孩子們。
告別難忘的馬鞍村,回到鎮上旅館時已經是晚上七點半了。王旭,莊小蝶,陳阮回到房間就開啟電腦,還有半個小時《報告老闆》就要播出了。<.zhuaji. 更好的閱讀模式。
喜歡王大錘的大電影請大家收藏:()王大錘的大電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