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伕,停一下,我有朋友來了。”正在閉目養神的韓非突然睜開了眼睛,朝著正在趕車的車伕說道。
“什麼?”
聞言,車伕停下了車,回過頭困惑的問道,不過這時,一柄劍橫放在了他的脖子上。
“咕嚕!”
感受到從脖子上傳來的涼意,車伕不自覺得嚥了一口唾沫,額頭冒出了豆大的冷汗,整個身子都哆哆嗦嗦的樣子。
“不想死的話就別回頭。”見到車伕想要回頭去看劍主人的真面目,韓非警告的說道。
“呃!”
來人一個手刀劈在了車伕的頸上,車伕頓時就昏了過去。
“紫女姑娘,你怎麼來了?難道是想我了?”見到那一道婀娜多姿的身影,韓非嘻笑著說道。
“少廢話,快點跟我走。”紫女從車伕的身上搜出了鑰匙,開啟了門,然後說道。
不過韓非卻一點而行動的意思都沒有,而是滿臉愜意的說道:
“走,為什麼要走,我在這待著不是好好的。”
“你,流沙還在等你呢,快點跟我走。”見到韓非那個樣子,紫女沒好氣的說道。
她們這些人都緊張成了這個樣子了,但是眼前的這個傢伙倒好,過的這麼愜意,真是白瞎了自己這麼擔心。
韓非搖了搖頭,說道:
“我要是走了,韓國可就大禍臨頭了,所以我不能走。”
現在的韓國已經答應了將韓非送到了秦國,要是韓非敢逃走了,秦國更加開心,因為這不是有了合理的藉口攻打韓國了嗎?
所以韓非絕對是不能逃走,現在的情況是要麼倒黴韓非,要麼倒黴韓國,二選一,而韓非現在也已經做出了選擇。
“就用我這一條命來換取韓國最後幾年的安寧吧,就和當年的鄭國一樣。”
歷史上,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時韓國因懼秦,遂派水工鄭國入秦,獻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資財,削弱秦國軍隊。此舉適得其反,促進秦國更加強大。
《史記·河渠書》記載“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折今110萬畝),收皆畝一鍾(折今100公斤),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也就是說韓國雖然在派鄭國去修渠後,換取了幾年的安寧,但是卻也因此送給了秦國一個大糧倉,這簡直就是隻顧目前,不顧未來的經典案例啊。
可以說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過程中,“鄭國渠”功不可沒,就是因為“鄭國渠”,秦國才能有這麼充足的糧食供應大軍征戰的。
而現在韓國又犯了當年的錯誤,親手將自己崛起的希望給葬送了。
現在的韓非也明白了秦國的野心,要的是天下,一但秦國解決了匈奴,便會開始調頭攻擊山東六國了,也就是說韓國也就僅剩這幾年的安寧了,幾年後,若是不能攔下秦國的兵鋒,便只有亡國了。
“對了,衛莊兄呢?他怎麼沒來?難道他沒有想我?連最後一程都不肯送送我,真是太令我傷心了,”韓非滿臉傷心的說。
“他還有點重要的事要辦,所以來不了啦!”聽到韓非的問話,紫女含糊的說道。
既然韓非已經做出了選擇,自己也就遵重他,所以紫女並沒有告訴韓非衛莊去做什麼了,免得在讓他擔心。
若是告訴了衛莊去找姬無夜,也不知道韓非還能不能這麼悠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