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集集團在國慶期間搬了辦公室,新的辦公樓租用陸家口最繁華商業區三層寫字樓。之前那棟樓已經全部交給天晶娛樂使用。
李晟趕到新的天晶總裁辦公室,發現這辦公室比之前的大了一些,但裝修依然相當的樸素。至少,沒有他在南光集團的辦公室那麼豪華奢侈。
看到李晟進門,羅崢就已經從辦公桌後走出來,說:“坐吧。喝茶?”
他泡了一壺寂靜農場出産的綠茶,說:“銀龍那邊已經雖然沒有放棄電動汽車的研發,要求現有的專利共有。但同意出售車用電池研發機構。”
“代價不小吧。”
羅崢點頭說:“十三億。比之前預計中要少了一下,但銀龍可以使用之前的研究成果。”
李晟喝了一口茶,問:“那你有什麼計劃?”
“計劃暫時還沒有。不過那些研究人員大多已經愛當地安家,一些人不是很願意離開。我的意思是依然讓那個機構留在當地。你覺得怎麼樣?”
李晟對此沒意見:“研究機構在什麼地方都無所謂。”
“他們要求五億元的研究經費。你覺得怎麼樣?”
“五億?”這筆錢不是很多。但問題是錢投進去了能不能聽到一個響。不過他沒有地哦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反問羅崢。“你呢,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可以滿足他們。這筆經費是兩年的研究經費,分成三次投入。我想風險是有,但不會太大。”
如果專案合適,李晟並不怕花錢投資。他的錢放著也是放著。電動力汽車必然會成為趨勢,雖然還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淘汰燃油汽車,但現在投資也不算早。他想了一下說:“我覺得將這個研究部門單獨編制,再招募一些新的研究員進去。”
羅崢也有那樣的想法,說:“我已經讓人找這方面的專才。”他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銀龍那個研究部門的人很可能抱成一團,那對他們這些投資人來說,很不利。如果能新增幾個人進去,也許可以形成鯰魚效應。
不過他還有一個問題:“那,是我來管著還是你來?”
李晟連想都沒想,說:“還是你來吧。”
羅崢對此並沒有異議。他點頭說:“那我讓我的商業團隊去管著。”現在他也算是一個大富豪,生意也挺多,一個人根本無法應付的過來,所以在今年他也組建了一個私人的商業管理團隊。
說起來他的團隊是他們三個人中最晚組建起來的。而陳博的團隊更加是在新東亞建立後沒多久就形成了雛形,比李晟組建的團隊要早得多。
李晟想起羅崢的的球隊也是由他的商業團隊管理的,便問:“你那支足球隊現在成績怎麼樣?”
“還行,作為升班馬,能排在中游,算是不錯了。”羅崢好像並沒有太高的要求。他笑著說。“今年我也沒有投入太多,不過球隊也換了不少人。今年上半賽季磨合得不是很好。不過後面追了上來。如果按照下半年的表現,也許明年就有升級的希望了。”
李晟想了一下說:“如果你的俱樂部需要新球員的時候,優先考慮一下農場的那些年輕球員。”
羅崢笑著說:“那我可不能打包票。我會讓教練多注意那邊的球員。不過,球隊需要什麼樣的球員,主要還是由主教練決定。那邊的球員都是年輕球員,我擔心主教練不會太看好。”
李晟知道他說的並不是在敷衍。一個成熟的老闆,對自己不在行的領域通常是不會指手畫腳的。認為自己什麼都會的人,其實連做人都不會。
不過他之前就將羅崢這支球隊視作足球學校裡的年輕球員的主要去向,這會怎麼也要爭取一下。畢竟那邊每年有二十多個華夏學員,能去歐洲的恐怕沒有幾個,大部分的出路還是在華夏。當然那也需要他們表現能在水準以上。
現在羅崢那麼說,會斷了那些學員的路子。他想了一下,說:“那些年輕球員實力還是挺不錯的。而且實戰經驗也不算差。我想應該也有一定的實力。如果你的球隊不需要,幫我向其他球隊推薦一下也好。”
羅崢想了想說:“那倒是沒問題。這兩年我倒是和那些球隊的老闆有一些來往。很多的甲級球隊和乙級球隊,還是喜歡培養一些自己的青訓球員的。足球學校的球員,最大的一批,應該有十八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