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晟的擔憂,羅崢卻不那麼看。
“我只是覺得這個行業挺有前途,對我們玩投資的人來說,跨行算不上。我就算投資了也不會將整個銀龍買下來。”他頓了一下,繼續說。“我聽說他們在技術上其實有不少的積累,特別是在動能耗能方面的研究一直都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只是其他方面跟不上。”
“你想買技術?”
“另外還想拿做發動機。電動汽車核心,是電池和電動發動機。電池當然是利潤率最高的,但我們已經晚了別人一步。在這方面的研究,我們肯定不上比人。所以我覺得我們倒不如拿下那套技術。然後自己生産傳動系統。”
李晟想了一下,問:“需要多少錢?”
“那套技術應該不笑需要太多的資金,但是後續的研究可能要投資不少。”
李晟抿著嘴考慮了片刻,說:“如果僅僅是生産零部件,收益未必很高。你就沒想過在也生産汽車?”
“不是沒想過,而是汽車生産許可不容易拿到手。如果拿下銀龍的話,我們需要付出的太多。”官方的利益,還有大量的工人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最重要的是,如果這樣的一個重工業要和官方合作,羅錚擔心以後扯皮的地方太多。
李晟又沉默了一會說:“你有多大把握拿到哪項技術,需要多少資金?”
“可能需要十五億左右。哪項技術雖然是國內先進水平,但其他的公司的研究也落後不了多少。”他只說價錢,對李晟第一個問題,那就是隻要有錢就能拿下。
羅錚肯定不缺那十五億,但是這樣的技術很可能是吞金獸,所以他希望能拉李晟進來分擔一下。而且他相當看好這項技術。而李晟現在基本還在玩農業,他覺得李晟應該發展一些工業方面的産業。
李晟問:“這個事情你和陳博商量過沒有了?”
“跟他說過。他還在猶豫。他現在好像並不是很想涉及重工業。”
李晟笑了笑說:“他這人就是比較謹慎。”如果真的想羅崢說的那樣,投資只需要十幾二十億的話,就算最後失敗了,他們幾個人也而完全可以和小康人家剛買的一萬塊錢的皮大衣第二天被燒了個洞一樣。其實沒有多大不了的。
羅崢也笑了,說:“確實。他的性格比較沉穩,喜歡穩打穩紮。而且,現在雖然電動力汽車好像很潮流,但實際上就和之前國內的燃氣汽車一樣,前景很光明,但是現在還有很多的問題。公共設施環節跟不上的時候,電動車就是一個大餅而已。不過,如果你打算投資,我想他應該也會參與進來。”
李晟考慮了一陣,說:“那邊時間很急?”
“我正在談。估計會在一個月內能拿下。”羅崢一個人拿下那個技術沒有任何困難。但是他知道這個技術想要發展起來,至少需要十年時間不斷投入才能一直站在尖端。而這十年需要多少資金投入,現在他也不清楚。但是他認為電動汽車技術十年後慢慢成熟,並且應該會在二十年之後開始取代燃油轎車的統治地位。
李晟卻沒有他那麼樂觀。他之前瞭解過這方方面的事情。他覺得未來二十年內能替代燃油車的應該是混合動力車。不過這個技術在混合動力車方面也可以應用。他想了一下說:“投入那麼長時間有點得不償失,而且風險很大。如果能造汽車的話還差不多。”
羅崢也知道一個專案單純投資的話風險確實很高,誰也無法估計以後會不會有更好的技術出現。甚至不知道現在這種好像比較先進的技術,研究方向是不是最正確的。如果不是,潛力有限,投入越多,損失越大。如果能一邊造汽車賣賺錢,一邊用賺的錢投入去研究,那才是最佳的選擇。
他想了一下說:“我試一下,看能不能拿到一張新的牌照。不過可能要打著你的名號。”他還是不想購買銀龍汽車。因為買下銀龍可能受到的掣肘太多。就算能賺錢也根本沒可能將大部分的資金投入到技術開發和研究方面。
李晟笑著說:“如果我的名號有用的話,那最好不過了。”他想了想,說。“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能買下一想光電轉換技術。聽說現在的電動力汽車一直沒辦法推廣的原因就是光電蓄能能力差,續航能力不理想。”
羅崢拍了一下手掌說:“你不說我還一直盯著電池和發動機呢。”李晟提到的光電轉換技術確是被遺忘的一種技術。現在更多公司研究的是電池效能和快速充電技術。
他笑了一下說:“這麼說來,你是打算投資了?”
李晟點頭,說:“我會讓邱德生他們跟進的。”
“我也是打算讓我的團隊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