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說他翻臉不認人,他就真的呵呵了。他現在有今天,都是李晟一直在幫襯著。至於說李晟賣國,那就更加是無稽之談。李晟早已經加入了巴西國籍,華夏還有什麼能讓他賣的。相反,李晟有什麼好東西,不管是處於什麼動機,都總是第一時間想到華夏。最後的結果,至少都是雙贏的。
如果那都是賣國,那還有誰不賣國?
而造謠者說李晟有了原油人工生産技術卻依然留在巴西,只給華夏一丁點配額,給美國很多。那就是賣國。
而偏偏一些所謂的精英卻認同這一條。陳博也不知道他們是處於什麼心態。
真正的憤青還能客觀地辨析一下李晟那樣做的理由。而那些掛著憤青牌子實則是噴子的卻不依不撓地在往上叫罵。
“晚上都有好幾個專門罵你的吧,也許你現在就該好好想想解決這個問題。”陳博有點幸災。
“讓他們罵好了,反正我又不會損失一分錢。”
陳博點頭說:“確實是,雖然有人罵的很兇,但寂靜農場的東西該賣的還在賣。銷售穩中有升。”正是因為這個,他判斷現在網上的噴子很多,但明眼人更多。要不然以華夏人的民族自尊心,寂靜農場的東西說不定早已經讓人給砸了。
不過有人要煽動民情想對付李晟,陳博覺得李晟不能忍著:“之前沒跟你說,是因為你這邊比較忙。而且事情還算在可控範圍內。報道的都是一些小媒體。而且主要以網路為主。一些論壇的轉發,看著更像是水軍,而且有人在壓制。不過你不會打算放過吧?”
李晟冷笑一聲:“我記得華夏的刑法有毀謗這個罪名的吧。”
在華夏社會,官府是希望能少一些官司的,甚至是最好沒有官司。所以在某些案件上面首先就是要調停。能不打官司就不大。而且毀謗這個罪名雖然有,但在界定上,並不清晰——對罪名界定不嚴謹是華夏法律的一個弊端,可操作的空間很大。
當然,他不覺得如果他要控告誰,可操作空間是被告的。反正,法律就是一個操蛋的玩意。
不過在沒有弄清楚來龍去脈之前他是不會莽撞的。其實陳博說的話已經說明一些事情請了。有人在壓制他的負面訊息,卻又並不完全。他不知道是不是被可以那樣安排的。如果是的話,他暫時可以什麼都不做。
陳博想到一個問題:“對了,那家夥想要代理什麼東西?”
“馬鈴薯。”
“馬鈴薯?”陳博不知道這東西有多大的價值。
李晟解釋說:“農場裡的馬鈴薯有一個奇怪的特性。從農場裡帶出去的種子在什麼氣候土壤環境下都能種植。而其他地方種植出來的,只能在同樣的氣候、環境種植。”
陳博一聽倒是有些好奇了:“那東西産量很高?”
“和普通的馬鈴薯差不多。不過它能在比較幹旱的熱帶種植。”
“那家夥的目標是非洲?”
李晟點頭說:“還有南美西面的那幾個國家和澳大利亞。”
寂靜農場出産的黑色馬鈴薯那個奇怪的特性還是秘魯引種後發現的。秘魯發現從亞馬遜平原引種回去的馬鈴薯在同樣是熱帶雨林的氣候也不見得能種植成活,比如在平原西面的迎風坡,因為雨季時間長,雨水多,馬鈴薯種不活,在平原地帶,氣候環境相差不大的卻能種活。
而他們的農民從寂靜農場購買的,卻能在他們全國範圍內,包括南邊的幹旱地區也同樣種活。經過試驗,他們才確定了這一個特性。
於是他們想要推廣馬鈴薯種植,就必須要首先從寂靜農場引種。雖然只要引種一次,但必須要引種。但是李晟將馬零食的價格定的非常高。一公斤已經從之前說的一點五雷亞爾,提高到三雷亞爾。
而是他被某些人理所當然的態度給氣到了。
陳博聽他說完,想了一下說:“給我弄一些帶回國去。”
雖然現在國內因為寂靜農場提供的種子讓水稻和小麥的産量都增加,作為新的主糧的馬鈴薯的地位下降了不少。但這個東西依然是一種比較重要的作物。如果真的能如李晟說的那樣,寂靜農場出産的能在大部分氣候環境下種植,那應該是一種不錯的種源。畢竟寂靜農場出産的東西,從未出現過差的。
李晟點點頭說:“正好前兩個月收獲了一批,現在港口的運力也沒有之前那麼緊張。你找兩艘船運一些回去吧。”
第二天,陳博想去西帕魯鎮看看。
陳博是第一次來,李晟特地將直升機繞著西帕魯鎮上空飛了一圈。
陳博發現這個城鎮規模並不大。作為一個在兩年之內建成的城鎮,而且人口在短短兩年內從幾千人達到六萬。這在巴西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這個小鎮可不是由貧民窟組成的。事實上,這個小鎮因為是統一規劃的,說顯得很整潔。道路都是筆直的,除了邊沿地帶,中間的區域大小都像是豆腐塊一樣統一,不過建築卻很多樣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