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地利,京城奧運會的所有比賽華夏男籃都是主場。
這讓國際籃協非常擔憂,尤其華夏有人口紅利,說是主場,那就必然是魔鬼主場!
於是,他們在抽籤的環節做了一點點手腳。
就一點點,不多。
只是把世錦賽冠軍西班牙和奪冠大熱門美國跟華夏分在了一起。
當奧運會落選賽結束,德國、希臘和克羅埃西亞補充進來之後,奧運會只有12個國家的男子籃球隊參與角逐,分為兩組:
a組:阿根廷、澳大利亞、伊朗、立陶宛、俄羅斯、克羅埃西亞
b組:安哥拉、華夏、西班牙、美國、希臘、德國
奧運會籃球賽制分兩個部分:
首先進行的是小組迴圈賽,採用積分制,勝一場積2分,負一場積1分。
然後是淘汰賽,小組前四名晉級八強,再採取淘汰賽制直到決出冠軍。
這裡,就看出來國際籃協的陰險之處。
他們並沒有把阿根廷、西班牙、美國和華夏分到一起,那樣太明顯,而且另一組也太弱失去了觀賞性……
現在這樣分,華夏就算能出線,也極有可能是b組第四。
而作為2004年雅典奧運會冠軍,阿根廷在一枝獨秀的a組頭名出線幾乎沒有太大問題。
這樣一來,華夏要麼被悶死在小組賽。
要麼,在第一輪被阿根廷淘汰!
最好成績也不過第八!
在另一條時間線上,當姚佲重傷,王致之身背罵名,伊健廉稚嫩,後衛群不靠譜,國家隊從一開始就認定了這是“死亡之組”……
以當時那支國家隊的實力,美國、西班牙都是屬於高高在上,萬萬不可能戰勝的球隊。
同組的五個對手中,除了安哥拉之外,想要戰勝任何球隊都異常困難。
而且由於洛杉磯快隊中鋒克里斯·卡曼的加盟,聯手諾維斯基,德國隊的實力進一步增強,原本可以一搏的機會也變得渺茫。
華夏男籃稍有不慎就會被擠出前四,悶死在小組賽。
但是,那一屆國家隊夠拼,夠漢子!
首戰,在五棵松的入場甬道里,小夥子們把手高高舉起,拳拳相對。
腳踝仍在修復之中,打著四斤鋼釘的姚佲把拳頭放在最上面。
他說:
兄弟們,今天讓我們走上球場去,就不是自己了,把我們的一切,交付給我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