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從安生接觸網球到現在,已經是過去了6個年頭,毫無疑問的是,在這些年,他成長了很多,不只是網球技術,還有他的心性。
可這一次,在感受到別人的輕視之後,安生還是有些耿耿於懷,心中不暢。
實際上,這其實也就說明了,對於他之前與納達爾的那場比賽,他輸得並不是真的那麼甘心。
其最關鍵的是原因,就在於,在那場比賽中,他還沒有真正拼盡全力。
還記得安生上次受傷嗎?在聖保羅公開賽的決賽,安生是戰勝了世界排名第七的蒂姆,他所憑藉的,除了他堅定的意志外,最主要的就是其身體屬性的臨時加成。
而之前就曾經提過,這“臨時屬性加成”,就好比是一個還未開封的水果罐頭,其瓶蓋是擰得非常緊,很難開啟,但是,只要是開啟了第一次,那麼,之後再想擰開它,可就要容易多了。
所以說,對於身體屬性的臨時加成,安生想要再次將其開啟,其實已經是沒有之前那麼困難了。
就比如在他之前與納達爾的那場比賽中,他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但他卻是沒有這麼做,因為他怕自己再次受傷。
對於這件事,從客觀上來講,安生當時的決定,肯定是正確的。
一來呢,就算他當時選擇開啟了身體屬性的臨時加成,將其身體屬性推到80階段的上游,那也不一定就能戰勝納達爾,且他輸的機率依然很大。
二來呢,沒有疑問,對於一名職業運動員來講,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沒必要為了一時之快,去承擔那麼大的受傷風險。
更何況,以安生現在的進步速度,相信他用不了多久,就能真正達到80階段巔峰,也就能夠真正與納達爾進行對抗。
既然如此,何必那麼心急?
可從主觀上來看,回想起那場比賽,安生的確是心有不甘,有些後悔。
就像他自己說的一樣,比賽可以輸,但他不能不努力!
也正是因為其主觀與客觀的觀點產生了分歧,或者說是理性與感性之間,無法達成統一,讓安生是有些糾結,不知道該怎麼做選擇。
而這份糾結,一直是持續到了5月7日,即是馬德里大師賽開賽的時間。
與之前的巴塞羅那公開賽一樣,目前atp排名第24位的安生,是並沒有拿到種子選手的資格,只能以普通選手的身份,參加此次馬德里的賽事。
因此呢,在籤位上,安生是並沒有“特權”,且也湊巧,他是被分在了由納達爾與德約科維奇把守的上半區。
並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與納達爾,將會在第三輪正賽中,再次相遇。
而就在當天的上午10點,安生是迎來了他的第一輪比賽,其對手,是來自於美國,目前atp排名第43位的哈里森。
必須要說一下的是,在網球領域,有些時候也會出現一些規律性,就比如,在某些特定的國家,是很容易出現型別相似的選手。
其中,美國就是一個很有規律性的地區,因為那裡就是盛產“美國大炮”,例如安生之前在華國公開賽上遇到過的約翰森,還有此前已經退役的前世界第一羅迪克,也包括了安生現在遇到的這位哈里森。
當然,相對於剛才提到的羅迪克與約翰森,哈里森的整體實力,是差了不少,如果是按照屬性來說,他大概是處於80階段的中下游。
而以安生的穩定性,面對實力比他差一些的對手,除非是他自己出現了重大問題,否則的話,他幾乎是不會輸的。
“嘭!”
哈里森率先發球,而他也不愧是“美國大炮”,第一發的球速,就超過了195公里每小時。
由此,也能大致看出,他的競技狀態,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