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外界的評論,安生是充耳不聞,一心都撲在了訓練上。
而令他欣喜的是,他的進展,比他們此前預計的速度,要快了許多。
這一點,也同樣是讓福特斯教練非常高興。
由此,在他們團隊內部,是明顯與外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外面是一片哀聲,內部卻是生機勃勃,每個人都充滿了幹勁。
當時間來到2015年年底,即12月底的時候,安生的技術,就基本已經是有了一個雛形。
而相比於他之前的技術來說,是有了很大的變動。
首先是在握拍方式上,安生就有了明顯的改變。
之前,安生所採用的,是東方式握拍,這種握拍方式,是有利於他打出強力的正手平擊,也適合他使用反手切削。
但問題是,它的擊球點太低,導致他的回球的時候,往往都是有些彆扭,並且對手腕的壓力也很大,長期使用的話,可能會造成損傷。
也因此,安生是在改進工作一開始的時候,就提出了這個問題,並開始嘗試使用新的握拍方式。
可在他嘗試了西方式握拍與半西方式握拍之後,他卻還是感覺不太舒服,因為他本身其實是沒有那麼喜歡使用旋轉,如果可以的話,他是更加慣用大力平擊,來解決對手。
如此,他們的第一項改造工作,卻是立即陷入了困境當中。
好在,福特斯的經驗,還是非常豐富的,他很快就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既然常規『性』的握拍方式,已經是無法滿足安生的需求,那麼,或許他就應該嘗試一下非常規『性』的握拍法。
就比如,半東方式的握拍法。
這種握拍方式,是介於東方式握拍,與半西方式握拍之間,相當於是將球拍,稍稍偏轉了一定的角度。
而最終測試下來,安生覺得,在偏轉了30度的這個位置,是讓他打得最為舒適。
值得一提,在他們的測試環節中,總是會非常多的使用到一個詞,那就是“舒適『性』”。
換個說法,在他們的測試中,既不是在追求打出最大威力,也不是在追求合理『性』,而是在強調,這種技術動作,是否讓安生感覺到舒適。
“只有身體感覺舒適的技術動作,才是最契合他的技術,也是最能讓他發揮出實力的技術。”
這一點,就是安生與福特斯之間,所形成的共識。
當然了,這是有一個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安生的基本功必須要非常紮實,否則的話,所謂的“最舒適”,很可能會變成“錯誤”。
所以說,安生目前所採用的這種技術改良方式,可並不適用於新手,也是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才敢於進行這樣的嘗試。
而在使用半東方式握拍之後,除了讓安生打得更為舒適外,他的擊球動作,也是隨之有所改變。
簡單的來講,那就是,他的擊球點是要比之前更高了一點,而他的揮拍軌跡,則是要比之前更加向上偏轉。
這就使得,他依然是能夠打出強有力的大力平擊,同時,在他想使用旋轉的時候,也能打出更為強烈的旋轉。
可以說,在這一點上,安生是很確定,他們的改進是成功的。
而在正手擊球技術上,安生也是做出了一些調整,但調整的幅度,並不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