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荷回憶著在聽濤樓的時候,五皇子那充滿魅力的樣子,心中,便又是歡喜,又是羞澀,好在,她還記得現在崔氏就坐在她的身邊,正等著她回話,因此顧明荷便努力讓自己紅了眼圈,垂下頭,低聲把事情說了一遍,
當然,顧明荷自然不會與崔氏說五皇子多麼的英氣多麼的有魅力多麼的溫柔,而她當時又是如何的心如鹿撞,她只是簡單把事情說了一次,之後,便紅著眼眶問道:“祖母,孫女該怎麼辦才好?”
這會兒崔氏為了問詢顧明荷,早就把人全都清出去了,只剩下了崔嬤嬤在一邊伺候著,她們倆都沒想到,在聽濤樓的時候,發生的竟然是這樣的事情!
崔氏此刻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這孫女後來一直跟在自己的身邊,那麼的安分,原來是已經釣到了最大的一條魚啊——這麼說五皇子似乎有些不恭敬,但是,這比喻,在崔氏看來,卻是極為恰當的。
正因為已經釣到了五皇子,而想想現在朝中的局勢,便可以知道,五皇子確實是最大的一條魚了。
而且,五皇子今年也才剛剛而立之年,正是年富力壯的時候,也是一個男子十分迷.人的時候……再想想五皇子長的本來就不差,身份又那般的尊貴……
崔氏看了一眼顧明荷暈紅的面容,忍不住微微撇嘴,如此的言不由衷,又何必?是個人都能看出來,她動心了。
崔氏微微眯眼,看來,自己的這個孫女,還隱瞞了一些東西呢,定然是五皇子還對她說了什麼的,不然,她不會這樣一副表現的?
不過崔氏並不打算問什麼,女子做出如此的事情,實在並非是一件光彩的事情,甭管這男人是誰,反正這絕不是什麼好聽的事兒,便是這男人是皇帝,那也一樣。
何況現在五皇子還不是皇帝。
所以這事情,不管五皇子與她說了什麼,這事情,都不能傳到別人的耳中,因此,崔氏便看著顧明荷,以看似溫和,實則嚴厲的語氣重重警告了顧明荷幾句。
顧明荷最開始有些委屈,還有些憤恨,想著若是將來自己真的成了貴人了,看祖母還會不會這樣對自己,但是聽著聽著,顧明荷已經飄在空中的心,卻慢慢跌到了冰窖中。
是啊,五皇子並未承諾自己什麼,若是別人知道了,五皇子卻並未有其他的打算,或者五皇子其實對誰都是那麼溫柔的,而不是隻對自己,而自己卻會錯了意,抱有了過於大的期望,最後,卻落空……
顧明荷便真的惶恐了起來,雖然五皇子說了不會傳出去,但是,看最後裴德妃額外給自己一份禮物的表現,明顯就是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雖然這可以理解成裴德妃打算接納自己,但是同樣也可以理解為裴德妃以額外多出來的東西來封自己的嘴啊!
顧明荷便有些失魂落魄——她心中一整天都在浮想聯翩,想著若是朕的成為了五皇子的側妃,該以何種姿態,來面對顧明萱——不如高高在上對她俯視、並示意祖母對顧明萱各種打壓,最後,自己再給顧明萱指婚給一個看著光鮮的爛人?
如此,才能洩她心頭的憤恨。
但是,顧明荷當時又不覺這樣不行——自己可不僅僅只想當一個側妃,若是想要當正妃,定然是需要家族的支援的,父親那麼疼愛顧明萱,自己要是針對顧明萱,豈不是讓父親不高興?
顧明荷甚至都在想著,自己似乎必須要寬宏大量一點,反正只要能夠成為正妃,立穩了腳跟,可以不必完全靠家族支援的時候,將來定然能夠有機會整治顧明萱的。
她想得很美,卻沒想過,如果五皇子對誰態度都是那麼好,該怎麼辦?
顧明荷有些失魂落魄的,但是卻還是強打起精神,恭恭敬敬應了崔氏的話,才回了自己的屋子。
夜已經深了,顧明荷卻輾轉反側,睡不著覺。
第二日起來的時候,顧明荷便微微有些憔悴,請安的時候,顧明萱看到了,很有些奇怪——顧明荷這是怎麼了?
據說祖母昨天晚上挺晚的時候,把顧明荷叫過去問話了,只是,這事情,自己沒有打探出來,畢竟當時只有顧明荷和祖母崔氏以及崔嬤嬤在,這三個人,她都不好去打探啊。
顧明萱心中有些好奇。
不過,崔氏卻也沒有提起,甚至沒有對顧明荷多說什麼,就讓她們先散了。
沒多久,崔氏就接到了帖子,是通政使司左通政張志的夫人,說若是明天崔氏有空的話,便要來拜訪。
崔氏便知道是什麼意思。
因此,晚上請安之後,崔氏反而是在讓各人都回去的時候,讓顧玉雯留下了。
顧玉雯心如鹿撞——她已經聽說了,今天張夫人下了帖子過來。
張夫人是誰?
她是齊飛明頂頭上司、通政使司左通政的夫人,更是齊飛明請的大媒!
那天,她送了荷包和素帕給齊飛明,齊飛明不好上門,沒有給她什麼,但是第三天,張夫人便代表齊飛明,來順安侯府提親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雙方已經有了默契,可是婚嫁的時候,女方總是要拿喬一下的,第一次基本都不會答應,需要男方再三請媒人上門之後,才會答應的。
齊飛明位階不高,再加上現在名聲比較臭,因此,請不到品級比較高的誥命夫人上門,只能央求了自己的上司,請了自己的上司的妻子上門。
通政使司的左通政雖然權利非常大,但是其實,只是正四品的官員,她的妻子也是正四品的誥命,入順安侯府的門還是低了點,好在張夫人乃是大家族的女子,雖然只是庶女,可是總算是有見識的,並不畏首畏尾,再說了,張志權重,張夫人也在外總受人奉承,倒也養出了氣度來,崔氏看著,也覺得很是滿意。
這起碼說明,齊飛明還是非常的敬重順安侯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