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羅俏臉漸漸平複,說道:“好吧,算你沒錯。還不解開我xue道。”帝德的解xue點xue的手勁手法與中原頗多不同,加之李軾又用的是鬼谷的獨特手法,內勁直透xue道,藥羅運勁沖了好幾次也沖不開,只好服軟開口。
李軾在她肩頭拍了拍,藥羅只覺一股熱流從肩井xue道處湧入,被封閉的xue道立時解開,對李軾這種輕描淡寫的解xue手法極為佩服,覺得這樣的輕松的便解開了xue道,只怕便是師父也未必能夠辦到。其實中原點xue、解xue的手法千奇百怪,本質卻無怪乎透過內勁透過xue道而解決,只不過是在手法方式上略有不同而已,只是藥羅不過十六七歲,所見所知有限而已,倒不是說李軾真個的便強過了帝德。
李軾幾人見藥羅與她哥哥骨啜特勒不同,雖然有一股傲氣,但是卻不那麼蠻橫,也不與她多計較,轉身就走。
藥羅活動了一下拳腳,叫道:“喂,你,對,就是你。兵器上算你勝了,但是還沒切磋拳腳呢。看招。”“呼”的一拳打向李軾。
李軾本不想再打,但藥羅糾纏得緊,而且她拳法怪異,與中原拳術大為不同,李軾一時間也不容易應付,只好運用小巧身法,閃轉騰挪,一一避開。只見她拳法時而兇狠霸道,時而又陰柔詭秘,但統觀之下,卻又陰柔有餘,霸道不足,料來是因為是女子的緣故吧。
李軾學過鬼谷子的拳理和入門的拳術,後來又隨南霽雲學過軍中常見的薛家拳,裡面也有幾式擒拿手法,再後來又隨李白學習太玄經,裡面也有一些拳術道理和拳術。經過參悟,李軾把太玄經和薛家拳融合使用,不想薛家拳融合了太玄經內功,竟然産生了莫大的威力,拳腳帶起的內勁使得藥羅越來越難以施展。
西域的頂尖法門碰到了中原的正宗內功拳法,卻不免有些相形見絀了。兩人走了不過二十幾招,藥羅又給李軾制住了。藥羅滿心裡不服,明明自己的拳法招式比對方的高明不少,可是到了後來卻處處受制,對方極簡單的一招自己偏偏就接不了。心中不服便纏著李軾。
一來二去,藥羅被李軾一共制住了五次,起初她還能夠交手二十餘招,到了後來不過十來招,再後來不過三五招便給制住。藥羅也終於明白了差距所在,但又不明白李軾為何在短短的時間內越來越厲害了,本來自己貴為公主,在回紇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做什麼從來都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像今天這般挫折,只怕她前十幾年加起來都還沒有這麼多。而她所學的拳法武功明明是回紇乃至整個西域最為高深的武學,可是為什麼偏偏到了中原,這麼一個青年男子就讓自己頻頻吃癟,心中越想越不通,越想越氣,禁不住哭了起來。
傅顧雷三人見她哭的可憐,心中不忍,出言安慰,沒想到她聽到有人安慰反而哭的更加響亮了。幾人無奈,本來想要一走了之,但這麼個小姑娘哭哭啼啼的反而又不方便再走了。只好在一旁安慰陪護。藥羅自己也沒想到自己憑借武力萬難留下的人反而被自己的幾滴眼淚給留下了,只是她此時心中悲傷,倒全然沒有想到此節。
好在此處較為偏僻,經過了幾次戰亂,洛陽人口大減,此處無人經過,不然看到一個異族女子痛哭流涕,豈非要大為奇怪,只怕還會報告巡衛。
過了半晌,藥羅漸漸止住了哭泣,看著李軾說道:“你們為什麼還不走?硬要看我出醜嗎?”
李軾幾人心想:若非是你嚎啕大哭,我們早就走了。現在正好,拱了拱手便走,藥羅又叫道:“慢著。”
顧紅衣笑道:“小姑娘,小公主,還不死心啊。”
藥羅此時慢慢恢複了雍容,頓了頓,說道:“你,我有個問題,想要問問你。”指了指李軾,紅紅的眼睛望著他。
李軾莫名其妙,說道:“請講。”
藥羅說道:“我想不通的是,為什麼你的拳法明明那麼簡單,招式不如我的精妙,拳理不如我的精深,可為什麼我總是敵不過你?”
李軾想了想說道:“我認為,拳法其實並無高低強弱之分,之所以有勝負之別,關鍵還是在使用的人。”說完攜著三姝飄然而去,留下藥羅一人呆呆的想著這幾句話。
……
是夜,知客廳,明月如盤,天地如白晝。郭子儀在案上疾書,李軾和石定番分坐兩邊。
郭子儀把寫好的奏章交給了石定番,說道:“石將軍你與李兄弟擔此重責,務必要小心在意。李兄弟,覆巢之下無完卵,你深明大義,俠肝義膽,還請你也要多多在意。”
“此事茲事體大,非得要得力的人才能辦好。如今回紇精兵就在洛陽,河南道兵災連連,民生凋敝,光是應付回紇士兵的後勤物資就是一個大難題。白天就發生了幾起回紇士兵和洛陽百姓、巡衛的沖突,我和僕固將軍兩邊調和,竭力保證,這才沒有釀成大禍,我已派人南下調運糧草,還要有人坐鎮打理,實在是抽不出人手了。不過你放心,你此次去只是護送,主使是石定番將軍,關山路遠,萬萬不能有閃失。你俠義心腸,武藝超群,卻要委屈你做一個保鏢了。”
李軾想到回紇士兵的驕橫,還有回紇王的無理要求,前方還要應付安慶緒叛軍的進攻,心想:郭大帥坐鎮洛陽卻也一點也不輕松啊。既然涉及到大唐百姓,又能夠幫助李白,站起身來,正色道:“既然如此我自當領命。”郭子儀握住他的手激動的說:“我果然沒有看錯你。”
石定番也站起身來說道:“大帥請放心,我們定不辱使命。”
“嘿嘿……”只聽窗外幾聲輕笑,如夜梟一般。
石定番手握刀柄大聲喝道:“何方宵小!”
卻見門口慢慢的走進來兩個人,李軾一見,暗暗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