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阿瑪,您覺得呢?”
把自己的想法闡述完了,胤禛詢問康熙的看法。
康熙沉默。
胤禛這倆賬冊甩的他有些詫異。
他不知道胤禛竟然搞了個小本本。
也基本上忘了從前官員從國庫借銀的事。
這些年被果兒慣的,他不缺銀子,自然就想不起這些糟心事了。
現在胤禛驟然提及,那些塵封的記憶抖了抖灰塵,又在他腦中清晰起來了。
他拿起那本寫著借銀名單的賬冊,慢慢翻看起來了。
越看,他眉頭皺的越緊。
“老四,你這調查的挺仔細啊。”他掃了胤禛一眼,視線帶著幾分犀利。
胤禛很坦然,不閃不避的解釋道,“兒子是後來讓人查的,早些年在無憂齋和西藏時,從未監視過這些官員。”
這本賬冊,詳細記錄了每個官員借銀子的數目,用途,數字詳細到百。
但這些官員借銀子時,胤禛要麼不管事閒人一個要麼是身處無憂齋西藏,所以,面對著如此詳細的記錄,康熙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懷疑胤禛早些年就在監視這些官員。
面對著這種懷疑,胤禛自然要辯解,他沒有,早些年他的確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的跟著果兒當農夫。
這上面的訊息,都是他後來派人調查的。
當然,就目前的情勢來說,康熙也並不關心真相,胤禛說是後來調查的,那就是後來調查的,這個無關緊要,他也是習慣性的懷疑一下。
畢竟懷疑是根植到他骨頭縫裡的天性,到死也消不掉。
因此,他又道,“結合你這個記仇小本本一起看,若是既貪汙又借了銀子,貪的不多,且把銀子花到朕身上的,那就象徵性的罰一點銀子糧食。”
“若是貪的多,從國庫借的銀子也沒用到正途,那就狠狠的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