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不怕乾旱,但乾旱苦的是普通百姓,這時候給田地灌溉可是個苦差事,就算是有水車這種工具,那比起後世也差遠了。
水車的限制太多,還是後世的灌溉方便。
胤禛也開始唸叨“電”這種神奇的東西了。
“要不找人研究研究吧?”他對果兒提議道。
果兒“……”
怎麼研究?
她對這方面完全是一竅不通!
怎麼發電的?
燈泡是用什麼做的。
這些她腦中真的沒有任何概念!
“我完全不懂,不通,無法給出任何建議,這讓人怎麼摸索?”
讓人研究,總得給一些提示吧?
“既然西方的那些洋人能把電琢磨出來,大清自然也能,沒有提點,那就在黑暗中摸索,給他們幾十年的時間,總能摸索出來吧?”
“就算是幾十年摸索不出來,那到了弘旭的孫子那一輩,總該出現了吧?”
胤禛並不覺得大清的人就比西方的洋人笨蛋,洋人是從無到有,那大清也可以試試啊。
果兒“……”
此話聽上去有一丟丟的道理,不過,想要研究電,得尋一個合適的藉口糊弄康熙,現在胤禛並不是真的當家作主。
“就說蠟燭不夠亮,想要更明亮的照明工具,”胤禛道。
晚上看書和批閱奏摺的時候總覺得蠟燭太暗,看的時間長了眼睛疲累,這是現成的藉口。
果兒“……”
好吧。
就看康熙信不信吧。
康熙聽了胤禛的話,狐疑的上下打量他,“比蠟燭更明亮的照明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