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微明。
杭州城外, 幾千名裝備齊整的兵士卻已經早早地列隊站好, 神情肅穆。
隊伍的最前方, 立著三匹身披戰甲, 高大強壯的戰馬。中間那匹紅色戰馬上的少年將軍,頭戴盔甲, 身披戰袍,目光冷峻卻又堅毅。
這是馬文才第一次帶兵出征。可是他的心中竟絲毫沒有怯懦或者無措, 甚至也沒有過分的激動與興奮。
處變不驚是一個優秀將領必須具備的素質。他了解這一點, 也有足夠的天賦與努力,去成為一個優秀的甚至揚名天下的將領。
他的左右兩邊,分別是同樣身著鎧甲的梁山伯與桓是知。而平藍、馬統、四九、銀心等人,皆是普通將士裝備,站在佇列的前列。
桓是知在桓家見過比這大得多的陣仗。可這是她第一次, 騎著戰馬站在了佇列的最前面。
淩晨的空氣依舊發涼。她體表寒冷, 心中緊張, 兩排牙齒便不受控制地顫抖起來。
她趕緊死死地咬緊牙關,握緊拳頭, 努力剋制著心中滋味複雜的激蕩。那日, 是她堅持不肯回家,非要跟著他的。這大軍尚未出發呢, 她可不能讓他看出她的怯場。
“出發。”馬文才抬手下令,聲沉如鐘。
他牽引韁繩,率先行出。原本鴉雀無聲的佇列立即得令,踏出了整齊又堅定的腳步聲。
桓是知也忙輕喝一聲“駕”, 跟了上去。
一月之前,“天師道”教主孫恩起兵造反,並且神速攻下了會稽郡內的兩個縣,如今正挺軍向會稽郡治吳縣進發。
這“天師道”是在東漢末年興起的一個尊奉“太上老君”的民間宗教,因入教時需繳納五鬥米,故又被稱為“五鬥米道”。而孫家原本是琅琊的中等士族,但因時運不佳,家族漸漸沒落,最終淪為了最下等的階層。這孫恩便跟著自己的叔父一同拜了“高人”為師,入了“五鬥米道”,成日做一些裝神弄鬼的勾當。
本來,民間供奉的神仙眾多,這“五鬥米道”並無甚特別,朝廷也未將它放在眼裡。但不知從何時起,這“五鬥米道”竟開始購置軍械裝備,逐漸擁有了自己的武裝。十數年前,孫恩的叔父因對抗朝廷被斬殺,如今孫恩捲土重來,又開始在三吳地區作亂。
三吳地區佔了地利,鮮受外敵襲擾。但也正因為戰亂甚少,各郡縣的戰備不足,官軍的力量薄弱。加之今年流民眾多,孫恩的起兵很可能“一呼百應”,引發更多的起義與騷亂。
朝廷的北府兵已經自建康出發。但天高皇帝遠,孫恩進軍又迅疾,為了減少損失,朝廷便讓新任的寧遠將軍馬文才暫調杭州的官軍,先行開赴會稽支援。
桓沖正是擔心局面失控,才在家信中嚴詞要求桓是知“速歸”。
但桓是知讀完信,卻堅持要跟馬文才一同去會稽——會稽城防空虛危在旦夕,而她的謝姐姐謝道韞,此時正身在吳縣。
她也知道自己去幫不上太多忙,稍有不慎甚至還會添亂。可是讓她就這樣掉轉身子跑回建康,縮頭縮腦地躲在桓府幹著急,她實在是不情願。
況且回家容易出門難。出於對她安全的考慮,桓沖很可能直接把她鎖在家裡“保護”起來。那她餘下的課業怎麼辦?
於是,她對馬文才軟硬兼施,先是苦苦哀求,再是撂狠話:“你要是不帶我去,我就自己跑到會稽去。”
小姑娘不知天高地厚。把她帶在身邊,總好過讓她一個人在這動蕩的世界瞎跑。
馬文才思慮再三,終於點頭。
畢竟正值熱戀,他也有幾分私心,不願與心上人就此相見無期地分離。
不過是一次普通的暴民動亂而已,能掀起多大風浪?過不了多久,一切又會如常。
他們都這樣想。
行軍速度已經極快。但當馬家軍進入會稽郡境內時,三人還是得到了兩個縣不戰而降,為叛軍佔領的訊息。
馬文才攤開地圖研究各縣的地形,又綜合考慮了其他因素,最終決定取道尚未為叛軍控制的上虞,爭取在孫恩之前趕到會稽吳縣,同謝道韞與王凝之會合。
上虞玉水的祝家莊聲名在外,孫恩若是攻打上虞,祝家莊必然首當其沖。馬文才決定“路過”上虞,梁山伯自是求之不得。
可當官軍開進上虞,到達玉水的時候,他們卻發現這祝家莊的氣氛很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