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吞公款這個案子,失蹤的嫌疑人總共有五人。
而最為關鍵的這個犯罪嫌疑人是供銷社以前的會計,他的名字叫何貢獻。
1993年,何貢獻所在職的供銷社有一筆100萬的存款要存入銀行。
而何貢獻在去銀行的途中便逃之夭夭。
而接下來的兩三天裡,幾乎所有參與這件事的當事人,都人間蒸發。
按照刑婧的說法,挑戰這個案子,是給那些有‘毒瘤’思想的人敲響警鐘。
而這個案子的卷宗上,除了這五名失蹤人員的身份資訊以及所處單位後,就沒多少有價值的線索了。
有幾份問詢筆錄是針對失蹤人員家屬展開的,可家屬方面似乎也沒有失蹤人員的下落。
“事發的那一年,何貢獻是39歲,23年過去了,他現在也該六十二歲了。”姜潮感到有些辣手。
失蹤案和刑事案件不同。
根據tv統計,全國每年有八百萬人口失蹤。
這些失蹤和失散人口還在增加,有近千萬的人在尋找這些人口。
而且隨著網路的普及,上網成癮、約見網友等新興的失蹤方式也逐步上升。
有很多失蹤人口,例如老年痴呆症,幼兒走失,在登記過後,有一定的機率找回來。
但像是誤入傳銷,或是主動失蹤,也佔據了一定的比例。
最可怕的是犯罪失蹤,人口失蹤後,沒有及時展開調查,或是因為多方面原因導致立案調查後,案件無法得到實質性的進展。
這讓失蹤人口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證外,還讓犯罪分子逍遙法外,讓更多的人無視法律。
姜潮將菸頭掐滅。
姜潮不是老菸民,平常也不怎麼吸菸,可為了破案,姜潮必須不斷的提神,並且將注意力集中在案子上。
這雖然是93年的案子,但分局似乎挺重視這個案子,何貢獻的個人資訊,現在在公安網路上通緝。
而姜潮看完卷宗後,他準備明天去一趟市局。
市局那邊有一個很特別的部門,失蹤人口調查組。
這個失蹤人口調查組,以前姜潮聽人提起過,是專門處理失蹤人口的案子的。
而且這些年來,在作用上一點不比刑偵技術科弱,去年還是前年,在這個失蹤人口調查組的努力下,解決了十幾個被拐兒童的失蹤案,當時可以說是相當轟動。
晚上稍事休息,到了第二天一早,姜潮便去了哈市。
在通河縣和哈市來回跑,姜潮已經習慣了。
不過說實話,姜潮還是想留在哈市,畢竟哈市這邊的犯罪率要低很多,每一次聽說有案子,姜潮心裡都不會太好受。
即使現在也一樣,但通河縣的確需要他,他也必須留下。
開著自己的車到了市局。
姜潮沒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刑偵技術科。
姜潮到刑偵技術科的時候,海科長柳嫣他們都不在。
就邱凝一個人在單位。
“邱姐,海科長他們呢?”姜潮好奇道。
“有一起重傷害案件,他們過去處理了。”邱凝道。
“姜潮,你怎麼回來了?”邱凝也同樣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