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富不顯,有車不開,有單不搶。這種人多半當年就很風光,經過了也就不在乎了。當然也有當年就很糗,現在還能不動聲色的。這類人比較可怕,要麼城府很深,能成大事。要麼虛偽狡詐,品質可疑。至少對於我來說,同學聚會,是不會開車的,沒有這個必要,想喝酒,哪那裡還能開車。
帶老婆出席的有兩種情況:一是老婆長得比較爭氣,帶出來有面子。二是老婆擔心他跟舊相好的擦出什麼火花,一同出席能起警衛和監督之效。出門之前,必要叮囑老婆幾句:“平時怎麼糟踐我都沒關系,但這次一定要給我留面子,我說話別插,不許瞪眼,記得要給我盛飯,遞杯子……”
去了趟美國的一定會找機會說出來,談資本,談紐約,最後來一句:“其實也就那樣。”這邊趕緊接茬談起歐洲八國遊,談人文,談藝術。那邊去過澳洲的插不上話,急得抓耳撓腮。這時你要是能淡淡地來一句:“不才在倫敦呆了八年。”保管當場鴉雀無聲。我只好說不才被逼愛丁堡流放一年。
當了官的接手機絕不肯離席,拿著電話指揮秘書或部屬開展工作,聲音不大但足以保證在座的都能聽到。語氣較平時蠻橫且堅決,表情略顯威嚴且帶一絲厭倦,一副運籌帷幄很懂管理的樣子。
官當得太大的人不會輕易參加同學聚會。這個確實,可能怕給自己添麻煩。
同學聚會,心眼多的鑽被窩,心眼少的在嘮嗑,一個心眼在唱歌,缺心眼的死喝。
同學聚會本是一次再聚首,是對昔日友誼的鞏固和加深。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開放程度的提高,同學聚會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甚至變了味。
近日網上爆料一則同學聚會的影片中,老同學們在酒席之餘,玩起了一種另類的遊戲,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有網友調侃:同學聚會同學聚,搞散一對是一對。
同學會當真拆散一對是一對?
所謂,同學會,拆散一對是一對。
信嗎?不信,那就走著瞧。
同學會,真有這麼大的威力嗎?
當然,同學會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工作事業有幫助的。特別是那些從事業務和銷售的人,需要找工作甚至晉升的人,那麼,在同學會中,可能會真的找到當初的某某,如今身居要職或者腰纏萬貫。自古以來,同學、老鄉、戰友是最初也是相對比較鐵的社交關系。所以,憑著同學關系,那麼的確可能會得到幫助。
那麼,什麼人不適合參加同學會?
第一,適婚但未婚的大齡剩女。
第二,適育但未育的女人。
第三,小時候比同學家境好,如今混得不學好的人。
第四,小時候成績好當幹部,如今卻是草民一個的人。
第五,曾暗戀同學或者和某人戀愛過又分手的人。
有人說,那意思是人中龍鳳就可以去參加同學會了?其實也不然,就算你人中龍鳳,除非你是帶著炫耀的目的,否則同學會只會給你徒增煩惱。借錢的,找你幫忙找工作晉升的推銷的,全來了。誰叫你混得比別人好啊。光有這些還不說。槍打出頭鳥,如今你混得好了,遭人嫉妒了,讓人不平衡了,那你得多遭人恨啊。在中國,只有少部分人格高尚的人是有平淡心,是不眼紅的,是見得別人過得好的。
那麼,為什麼同學為何會如此讓人添堵呢?
第一,就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捱打別人豪宅名車卻沒看見人辛苦奮鬥)。
第二,看見人愛情甜蜜夫妻恩愛,就沒看見人吵架、忍受孤獨及背後的隱情。
第三,不肯接受發展觀。一廂情願認為我從前比你過得好就得永遠過得比你好。
第四,女人愛比較、虛榮以及嫉妒特質在同學會中喚醒並放大。
很多人說,參加同學會,是為了懷舊,是為了懷念青春的美好。
其實,當你見完同學會後,留給你的只是唏噓感嘆。
逝去的,永遠都逝去了。不管是容顏,青春,還是童真。
而你後來看到的,反而會打破你美好的回憶。
最後的結果是: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世間百態,盡在同學聚會...
李堪曾經和趙逸去過一次初中的聚會,用趙逸的話就是,這麼多年沒見了,肯定都有女朋友了,能拆散一對是一對,誰讓哥們兒現在單身呢。
所以趙逸去同學會都是去搗亂的,李堪曾經聽說趙逸一言不合大鬧大學同學會,把挑事的人揍得都不成人樣了。
後來他私下裡跟趙逸小聚的時候,趙逸告訴他,他那是真的見義勇為,真的不是搗亂,是有幾個小混混來搗亂的,他那是維持秩序。
李堪卻是不怎麼信的,他們雖然不是一個學校,一個本科,一個大專,但是他卻知道,趙逸的那些個同學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甚至還有做特警的,維持秩序也輪不到他一個院長。
所以肯定還是趙逸挑事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