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就把這為劍修扔進了通道裡。
除了進去時的一聲慘叫,沒有任何聲音從通道裡傳出來。
“不對!不應該是這樣的。”雷帝說道,然後他不懷好意的看向了最後一位劍修。
“噗通!”這劍修看到雷帝看過來,腿一軟直接跪在了地上,求饒道:“大人,你饒了我吧?這不還有他呢嗎?”
劍修說著指向慢慢向蟲母那裡蠕動的李堪說道。
“他跟這位姑娘認識,萬一我扔了他姑娘生氣把通道關了怎麼辦?所以委屈你一下啦。”雷帝說著就這最後一位劍修也抓了過來。
“不要啊!”劍修不斷的求饒,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看得李堪都於心不忍了。
“真是給劍修丟人啊。”李堪心想,以前外人間看得修仙,劍修劍仙一個個都是了不得的存在,最起碼攻擊力高是肯定的,可是這個世界的幾個劍修呢?這都什麼玩意兒啊。
李堪在一本網路上看到過:
劍修精神
唯劍,唯心,唯我。
劍者,踏破彼岸虛空,證遍諸天萬界。
唯,一劍爾。
……
不撞南牆不回頭!那就將牆壁打破!
不到黃河心不死!那就將黃河蒸幹!
一言不合,拔劍便殺。
唯,一劍爾。
……
沒有屈服,沒有懦弱,沒有退讓!
有的,只是一往無回和那不惜一切,玉石俱焚的決心!
此為,劍修!
而劍仙呢,在華夏有劍仙派的說法。
劍仙派又稱劍仙門。劍仙,就是外有利劍之物象,內有剛氣之比喻。人體內部有剛氣。人的氣至柔,所以也至剛。就像水一樣,水最軟,也最硬。氣比水還軟,所以比水還剛。劍仙派修煉的就是剛氣,所以以劍氣成門,成劍仙門。與之對應的就是修柔氣的門派,叫太極門。
初修三品,劍氣成形;中修三品,劍氣成用;高修三品,真一劍身。然後,返無成道,神氣合一,劍真成聖。劍仙派的修煉,由武出道,最後還是成道。
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分為四大派別:華山派、泰山派、峨眉派、昆侖派;清季中葉以後,劍門分化,逐漸形成南劍門和北劍門兩大宗門。北劍門是修煉的腹中劍,氣是從嘴裡出來;南劍門是修煉的掌中劍,氣是從掌中出來,但皆為一氣之用。
因為華夏自古以來,就有這一派,乃地仙門中之旁支。他們修煉,是要跑到懸崖絕壁,採取靈藥,服食辟穀,吐納呼吸,翕受日精月華。其各種功夫,與金丹法門隱居城市修煉者不同。假使在深山中,遇到毒蛇猛獸,肉體無力抵抗時,就用劍氣去降伏。待到二三百年後,道成屍解。肉體既不要儲存,劍術遂於無用。
他們若有不甘於小成者,半途上再求進一步的功夫,參透造化陰陽之訊息,拿出旋轉乾坤之手段,將後天金氣變為先天金氣。於是又走回金丹大道正路上來了。這種人性情甚為固執而冷僻。若是你的資格不合於他的條件,無論如何,他決不肯相傳。
丹道包括劍仙功夫,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其間出現了一些優秀人才,這些人在一定的範圍諸如研究方向、功法與自身條件的最佳結合、地城、理趣等等內形成了大同小異的理論和實踐,後人為了研究上方便起見,將他們分成了南、北、東、西、武當、淨明、金蓋山、一陽等派,劍術則有華山、峨嵋、青城、嵩山、南宮諸派,近代則化合為南北二派。其實劍仙功夫的核心和本質丁點未變,否則便不是劍仙功夫了。因此,“派”是史學家的蓋棺定論,為的是便於研究,活人不必捨不得這頂帽子。
練劍功夫尚淺時,對環境依賴性較強,要尋藏風閉氣之所作為練劍之“地”丹道修煉特別講究“法、財、侶、地”,陰天沒有太陽和月亮時可以收聚劍氣為主,月圓之夜和晴天時可以練習日月二劍。至功深時則鄞鄂養成,步步行行盡方便,豈區區烏雲所能遮掩?
為什麼劍門的傳承沒有以前像明清時候的那麼盛行呢?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現代槍炮的問世。劍氣雖然可以傷人,但不管你劍氣再快,他拿槍“嘭”!你就完了,比你快多了,而且人家不需要修煉,只練習瞄準就行了。所以我想劍門的衰落是有原因的,今後可能也不會有很大的發展。但是作為道學,還是值得我們研究和繼承的。由此可見,任何修真門派,由於興盛和衰落是落對待的,所以任何修真門派都有盛衰和起伏,甚至是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