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狼王為了救李堪,就跑到人類的村落抓了這大夫回來。
至於狼王是怎麼知道這位老爺爺是大夫的,李堪絲毫不懷疑。
畢竟狼王都能請人幫忙了,找個醫生想來也不是什麼難事了。
這老爺爺被抓到這裡醫治李堪,李堪不醒他就不能走。
可是老人被抓來的時候什麼都沒帶,李堪受得又是內傷,他只能給他做最基本的處理,其它的真的是幫不上什麼忙了。
醫者仁心,老人不可能見死不救的,他想回去拿些草藥,怎奈狼王不在,看守他的是普通的白狼,溝通成了問題。
白狼們接到的命令是看住老頭兒,不能讓他逃走,所以無論老人怎麼比劃說話,這群畜牲也不懂。
好在李堪的身體每天再自行的修複,老人發現這一點之後才放下心來,他只要等李堪自己醒過來就行了。
否則要老人親眼看著病人死在自己面前,這簡直比殺了他還難受。同時李堪要是死了,恐怕老人也活不成了,很有可能會成為狼肚子裡的腹中餐。
老人一等就是五天,這五天可苦了他嘍,那些狼每天都會叼來一塊肉丟給他。
老醫生年紀大了,牙口已經不怎麼好了,怎麼嚼得動這生肉。
為了活命,他自己搭了一個灶,把東西做熟再吃,還要給李堪喂東西吃。
可憐的老醫生,在村落裡德高望重受人尊敬,如今卻要自己做飯還要親自喂別人了。
後來那些狼嘗到熟食的味道,每天都把生肉給他,讓他做熟。
這樣老醫生就相當於整個狼窩的廚子了,這可是個不小的工作量,對於一把年紀的老人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好在只辛苦了五天,李堪終於醒了過來,而且十分健康,這讓老醫生徹底鬆了一口氣了。
於是他就讓李堪跟他一起回去,在他看來,這狼窩根本就不是人待的地方,李堪要不是昏迷,他也不會待在這裡的。
而且狼都是猛獸,萬一兇性大發了吃人可怎麼辦?
還是趕快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才好。
沒想到李堪卻笑道:“老爺爺不要急嘛。”
李堪看到放在一旁斷成兩截得如意棍,心想在攬仙鎮還有一半兒,正好也是一根齊眉棍的長度,他思考著是不是還要回去拿。
不過很快他就想到了重要用的那九環大砍刀,那好像也是一件不錯的兵器。
李堪想到這裡,急忙向洞口走去。
老人見此急忙跟上去說道:“等等我。”
這些狼還是比較遵守諾言的,這時候老人走,沒有狼再攔著他了。
李堪來到洞口,發現這裡已經非常整潔了,屍體全都不見了,只有那把九環大刀,還老老實實的插在雪地裡。
這把刀是加大型號的,李堪拿起它跟自己身高一比,結果發現這刀直接跟自己的鼻子持平。
這麼大的刀也就只能熊妖那種體格的拿起來順眼,要不在人間的鐵斧也行。
李堪雖然拿得動,但是他覺得就像小孩子玩大鐵錘那樣十分有違和感,不過也挺唬人的就是了。
李堪從小看武俠電影或者,他從來都瞧不起用刀的,嗯,用飛刀的除外。
刀為單面長刃的短兵器。同時泛指可用於切、削、割、剁、刺的工具,與匕首合稱亦為膳食器。刀的最初形態,與鉞非常接近。其形狀為短柄,翹首,刀脊無飾,刃部較長。到春秋戰國時期,刀的形狀發生巨大變化,兩漢時,刀逐漸發展為步兵的主戰兵器之一,同時出現了許多不同形式的長柄刀。銅刀存世數量不多,體形均輕薄,最厚處僅0.35厘米,其形制粗分有短柄翹首刀、長卷首刀、平刃刀、曲刃刀等數類。
在原始社會,古人類就用石頭、蚌殼、獸骨打製成各種形狀的刀。他們選用的石頭多半是石英石、砂岩,也有燧石和水晶石。用這些石料打製成的石刀質堅稜利,是很好的砍劈工具。其次是用蚌殼和獸骨磨製的蚌刀、骨刀,這類刀輕便鋒利,適於砍削器物。同樣古人不僅用刀作為勞動工具,還隨身攜帶作為防身自衛的武器。
最早的銅刀脫胎於石刀,形狀很小。目前,華夏發現最早的青銅兵器便是銅刀。商朝的青銅刀,刀形較寬,刃端多向上翹,其製作如同石刀。當時的刀主要用來砍削器物,宰牛羊,或防身自衛,還未正式用於戰爭。周代重劍,不喜佩刀。西周時期,出現了青銅大刀,柄短刀長,有厚實的刀脊和鋒利的刀刃,刀柄首端呈扁圓環形,所以又叫“環柄刀”。在京城昌平縣白浮西周木槨墓中出土兩把青銅刀,一把刀身長41厘米,刀背微弓;另一把長24厘米,類似冰刀形。那時的青銅刀質地較脆,缺少韌性,劈砍時容易折斷。與同時代的銅劍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體笨拙,遠不如銅劍精巧鋒利。因而刀遲遲沒有投身戰場。
秦漢時期,鋼鐵問世以後,刀的製作工藝得到改善,形制上刀身加長,並且已有專門的戰刀和佩刀之分。佩刀講究式樣別致,鑲飾美觀;戰刀則注重質地堅韌,作工精良。在當時諸國戰爭中,兵車已漸漸退出戰場,取而代之的騎兵隊成為作戰主力。因此單純的刺兵器不足以發揮效力,擅長劈砍揮殺的鋼刀的製作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據史書記載,三國時劉備令工匠造刀5000把;孫權則命造刀1000把;司馬炎也曾一次遣人造刀8000把。這些刀是用來裝備軍隊的,那時刀已成為主要兵器之一。最通用的刀要算“環首刀”,這種刀直背直刃,刀背較厚,刀柄呈扁圓環狀,長度一米左右,便於在騎戰中抽殺劈砍,是一種實戰性較強的短兵器,在戰場上的廝殺格鬥中,許多將領往往長矛短刀並用,遠刺近劈,威力無比。西漢時大將李廣之子李敢“左持長槊,右執短刀躍馬陷戰”。三國時南蠻首領孟獲的妻子祝融夫人善使飛刀,百發百中。她曾手提八尺長標,背插五口飛刀,重傷張嶷,活捉馬忠。’‘
鋼刀不僅用於戰場上,而且在官場上同樣地位尊貴。漢朝時,自天子至百官無不佩刀。佩刀表示達官貴族的身份等級。東漢時,對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及裝飾都有極嚴格的明文規定,誰也不準許逾越。這種佩帶用刀,從外形上要求精緻美觀,刀身通體雕錯花紋,刀環鑄成各種形態的鳥獸圖案。例如東漢中山穆王劉暢生前的佩刀,全長105厘米,刀身飾有線條流暢的錯金渦紋和流雲圖案。兩漢三國時,諸國君臣莫不看重佩刀,有的幾近嗜好,不惜花費重金,延請名師,耗用幾年甚至十幾年功夫,煉制寶刀。那時有名的制刀匠有阮師,據說他造刀“受法於寶青之虛……以水火之齊,五精之陶,用陰陽之候,取剛柔之和”。所制的阮家刀“截輕微無絲發之際,斫堅剛無變動之異”。還有蜀國的蒲元,他運用當時的先進淬火技術造刀,具有獨到之處。曾受諸葛亮之命,在斜谷造鋼刀3000把。
九環刀是大環刀的一種。為步戰所用。形狀與一般刀相同,惟其刀身厚,刀背上穿有九個鐵環,刀尖部平,不朝前突,刀柄略細彎度較大,柄後有刀環。
形狀與一般刀相同,惟其刀身厚,刀背上穿有九個鐵環,刀尖部平,不朝前突,刀柄略細彎度較大,柄後有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