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早點攤上的早點,無論是肉包子,還是油條菜角等等在鐵斧嘴裡那都是山珍海味一樣的東西。
除了吃的,喝得有豆漿,胡辣湯之類的,讓鐵斧也是贊不絕口。
怪不得那魔界那些大人們有事沒事總想入侵人間,這裡的東西實在是太好吃了。
而且這還只是一處小小的攤位,這人間那麼大想來也是美味佳餚無數了。
這些日子以來,鐵斧雖然勤練不綴,但是他覺得自己反而死胖了不少了。
都怪這裡的東西太好吃了。
隨著在這裡日子的久了,鐵斧也願意跟那些普通人說話了,但是大部分都是別人在說他在聽,倒也是聽了不少的趣事。
清晨出現在小區的人各種各樣,有上班族,有學生還有那些鍛煉身體的老頭老太。
本來鐵斧的出現讓這小區晨練的人嚇了一跳,都不好靠近他了,因為他的身材實在是太高大了,而且長得也略顯兇惡。
後來人們發現,這傻大個兒其實特別好說話,你跟他說話,聽懂了他就回應,聽不懂他就傻笑。
而且這傻大個兒過幾句話的人向他借錢,他二話不說,借多少給多少。
後來來借錢的人絡繹不絕。
不過鐵斧畢竟是魔界的,還開過飯店,這群借錢的人打得什麼注意他還不知道?他只是藉此機會想看看,平常跟自己有說有笑的家夥有幾個是真心很自己的交往的。
事實證明,很少很少。那些欠錢不還的,鐵斧有的是辦法要回來,因為這不僅是他的錢,這些錢都是李堪給的。
而面對其他按時還錢的人,鐵斧必然是笑臉相迎的,認為人家是真心跟自己作伴。
鐵斧使用的是巨斧,而且是一手一個,沉重的大型斧,將“劈砍“發揮到了及至,特點是有厚重的單刃或雙刃,有些還有用於刺殺的矛頭,重量巨大,所以劈砍時無堅不摧,要求使用者得有足夠的素質,由於過於沉重,所以破綻巨大,每擊都需要極大的力量才能再次提起,所以裝備這種武器的戰士往往攜帶著方便的第二武器,再一次劈砍沒時間提起時,便會使用第二武器對付近身敵人,拖延時間。
“斧之溯源甚早,原始人類,即知拾利石為劈器。而最早之銅斧,見於商代,不僅用於武事,而且有的雕刻嵌鏤,極為精美,已為儀仗之用。周代用斧風氣不如商代,到了雙鋒劍出,與刀並用後,斧就更少人使用了,只作為砍迤工具,或為樂舞儀仗及斬殺之器。斧雖不作為主要兵器使用,但各代均有使斧者,尤其生活在北方地區的民族,喜練斧類兵器。
石斧的歷史大約可追溯到幾十萬年以前。那時人們用磨製粗糙的石斧,砍斫器物、捕獵禽獸,是不可缺少的勞動工具之一。古漢字中“斤”就是砍木頭的斧字,所以後來從斤字旁的漢字多有斬截、折取的意思。鉞是由原始社會的勞動工具——石斧演化而來的。
在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中,曾發現過一種磨製非常精細的石鉞,鉞體扁平,刃部寬闊,弧曲度大,兩角微微上翹。這種精心製作的石鉞顯然不適宜砍伐林木或用於農作。據推測很可能是古人專門製造的原始兵器。
從考古出土的器物來看,中國所有的斧形器物,最早都來源於距今1萬年至170萬年前石器時代斧形砍削器。這種砍削器大多是從河床上揀來的礫石打擊而成,是把礫石的邊沿加以敲打,産生刃口,用作刮割的用具。這個時期的石器表面凹凸不平、敲制粗糙、不經磨削,史稱舊石器時代。
到了距今1萬至4000年的時候,先民開始對石材的選取具有目的指向性,採集美石加工成砍削器物。並隨著審美觀唸的轉化對美石進行加工、磨削,雕刻並且製成各種器型,玉斧也就成為新石器時代的典型器物,尤以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的器物為最,從而使石斧成為一種生産工具或成為一種顯示身份或祭祀禮儀用物……”
早點攤上,鐵斧坐在攤位上目瞪口呆的看著眼神的老頭兒侃侃而談,他沒有想到這老頭能夠對自己的斧子看出這麼多名堂來。
這個老頭也是唯一一個知道鐵斧斧頭是有真材實料的,而非用來鍛煉的道具。
願意無他,就是當時這老頭逞能,非要耍一套斧法給他看,結果就是斧頭沒有拿起來,卻把自己老腰給閃了。
當時這老頭的孫女也就是這家早點攤的老闆就在一旁,急忙把自己爺爺送醫院了,鐵斧也跟著去了,那也是他第一次出小區,去更遠的地方。
一來二去,大家就都熟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