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殿內所有人,包括武媚娘在內都清楚,李敬業和李敬猷、栝蒼令唐之奇、臨海丞駱賓王、黟縣令杜求仁、原御史魏思溫、薛仲璋等人為什麼會跑去揚州起兵。
就是因為自從乾元殿兵變事件之後,她扶持李旦坐上皇帝的寶座,卻又把他軟禁起來不讓他插手朝政,這讓很多朝廷大臣、官員們不滿。
有些人臉上表現得很臣服的樣子,心裡卻是在想著怎麼想辦法把武媚娘趕下來,再讓李旦執政;有些人卻是明目張膽的上書罵武媚娘,甚至不少官員都在公開場合議論武媚孃的是非,這讓她很生氣。
於是在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洛陽和長安城內很多大臣、官員都被拿下,貶官的貶官,發配的被髮配,李敬業、李敬猷、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魏思溫、薛仲璋等人就在這些反對武媚孃的人當中,於是他們也理所當然的被貶官發配了。
有些人認命了,被貶官也去上任,但李敬業這些人不認命,他們齊聚揚州並密謀奪取了揚州兵權以武媚娘臨朝稱制不合法為由起兵討伐。
在武媚娘、魏玄同、劉褘之這些人看來,李敬業這幫人就是在叛亂,這樣的叛亂絕不能姑息,一定要儘快剷除,否則一旦等他們的聲勢鬧大,很可能成為尾大不掉之勢。
魏玄同立即道:“太后,對於李敬業等人的叛亂,臣認為越早做出應對之策越好,對於······假皇帝在北疆招兵買馬、擴充軍備準備叛亂的事情也不能坐視不管!”
武媚娘皺著眉頭問道:“你有什麼主意?”
“太后,臣建議派使者去揚州安撫李敬業等人,能招安就招安,不能招安就儘量拖延時間,把他們拖在揚州!至於假皇帝那邊,臣建議儘早派出一員大將領兵前去剿滅,假皇帝的危害太大了,他假借皇帝之名,那些愚昧無知的百姓不明真相,極有可能被迷惑,勢力會越來越大,拖延的時間越長,越難以剿滅,到最後都有可能難以撼動!”
劉褘之有不同的看法,他站起來說:“太后,李敬業等人也不可忽視,臣以為魏相公有些太想當然了,李敬業等人既然已經起兵,豈是朝廷派使者過去就能安撫的?臣倒是想問問魏相公,如果他們把使者殺了繼續進兵,但朝廷的兵馬都被派去攻打假皇帝了,到時候朝廷哪裡還有兵馬去對付叛賊李敬業等人?”
武媚娘雖然不懂軍事,但也明白同時兩線作戰對後勤的壓力有多大,對軍隊士氣的打擊有多大?自古以來,是個人都知道不能多線同時與敵軍開戰,一旦有一線戰事不利,訊息傳出必會影響另一線軍隊計程車氣。
但是此刻除了同時出兵征討似乎沒有別的可行之策,武媚娘問道:“哀家想知道,如今在洛陽和長安周邊一共有多少兵馬可以出戰?”
魏玄同站出來叉手說:“太后,長安和洛陽兩地在一月之內可以出兵三十萬!”
“三十萬?”武媚娘思索了一會兒,還是打算同時出兵,但具體要怎麼打,還得再做計較。
她問道:“何人可以領軍?”
魏玄同舉薦道:“陛下,臣舉薦左威衛大將軍麴崇裕和左領軍衛大將軍李孝逸分別出兵討伐假皇帝和叛賊李敬業!”
目前唐朝廷能拿得出手的、能打大戰將軍真的不多,李孝逸勉強還有駐守西垂抵擋吐蕃大軍的帶兵經驗,麴崇裕世代將門,也是熟知兵法,不過他並沒有單獨帶兵征戰的戰例,但除了這兩個人之外,魏玄同真的想不到何人還可堪一用!”
劉褘之說道:“太后,李孝逸將軍倒是能帶兵,但麴崇裕······似乎差了那麼一點歷練,以臣之見,不如緊急召回黑齒常之和婁師德,只要他們其中一人回來,就能剿滅叛軍!”
魏玄同見劉褘之總是跟自己唱反調,心中惱火,當即就反對他說:“太后,臣以為劉侍郎的話不妥,吐蕃在西垂虎視眈眈,西垂不能無人鎮守,如果把黑齒腸子和婁師德調回,萬一吐蕃人得到了訊息,大舉進犯,何人可以抵擋?只怕到最後得不償失啊,太后!”
武媚娘陰沉著臉思索了很久,還是宣詔麴崇裕和李孝逸覲見。
不久,二人身披重甲來到了仙居殿。
“臣麴崇裕李孝逸)參見太后!”
武媚娘抬了抬手:“免禮!”
“謝太后!”
武媚娘說道:“哀家召兩位大將軍前來是因為有人在北疆冒充先帝招兵買馬,意圖起兵造反;還有英國公李敬業等人在揚州起兵叛亂,哀家意欲出兵兩路平叛,不知二位大將軍以為如何?”
二人當即行禮道:“臣等遠領兵出征剿滅叛賊!”
武媚娘點了點頭,說道:“好,二位大將軍忠勇可嘉,哀家甚慰!只不過同時兩路出兵帶來的壓力很大,哀家以為還是一路主攻、一路主守,待主攻這一路得勝,另一路得到兵力增援之後再出兵剿滅另一路叛軍!”
“諸位卿家以為先打哪一路、守哪一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