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德思索一番就對蘇揚說:“將軍,現在陛下必須立刻派人昭告天下,太后、英王和豫王等人的謀逆行為,並在此處宣佈興兵討伐,陛下有大義在身,而且必須把大義握在手裡,如果太后在這似乎立了英王或豫王為帝,陛下就失了先手!”
“如此一來,只要北方眾州擁立陛下,有這些州縣的錢糧和兵力支援,陛下可以高舉大旗起兵南下討伐不臣之人,如果再有南方州縣響應,那就再好不過了!”
蘇揚說道:“陛下逃離洛陽已有六天,想必此時太后已經讓豫王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只是訊息還沒有傳過來,不過太后需要時間穩定朝堂和各衛兵馬,而且皇帝登基不能草率行事,洛陽朝廷那邊需要時間做準備,我們還有時間!”
“只是有一點,一旦陛下派人宣告殿下,北蠻和吐蕃肯定會得到訊息,他們會不會趁機出兵攻打我邊關重鎮、劫掠殺戮我邊地百姓,這事我們不得不防!”
李德昭拱手說:“可在詔書中說明,令各邊關守將嚴加防範,不給吐蕃、北蠻和各蠻族可乘之機!另外還令各州、縣、折衝府,沒有陛下的親筆手詔,不許調動一兵一卒前往洛陽朝廷!”
程務挺聽後說:“此法或許可行,倘若陛下不在人世或是遭到了軟禁,各地肯定會以洛陽朝廷的旨意為尊,但現今陛下身在北疆,能傳出旨意,情形又不同,某判斷各地州縣官員、各折衝府都尉將校都會靜觀其變!”
這個判斷是有依據的,直到現在為止,大唐天下還是比較安定的,皇宮之中的流血只是上層權利的爭奪,各地州縣、折衝府還沒有成為軍閥和藩鎮的條件及實力,現在皇帝跑到了北疆,洛陽被太后控制並扶持了豫王做皇帝,這會讓各州縣的官吏們、折衝府的將軍將校們不知道聽誰的,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選擇就是什麼都不做,靜觀其變!
而皇帝李賢的旨意讓他們不許聽從兵部調令去洛陽上番,或帶兵去洛陽,正好符合他們的心意。
“還有一點,豐州刺史裴炎,這個人必須要拿下,讓他這個刺史待在北疆,這個時候很不合適,而且難保他不起什麼壞心思!”
李德昭的話讓蘇揚差點把裴炎這個人忘了,這似乎提起他來,蘇揚當即就想要立即派人去把裴炎困了,不過轉念一想,這事記不得,要抓裴炎還得皇帝同意,皇帝不同意,他是沒有權力去抓人的,人家畢竟也是一州刺史。
“李長史,你跟某去見陛下!”
“諾!”
蘇揚先是進去向李賢說了一下李昭德的建議,李賢聽後立馬召見了李昭德,問了很多問題,李昭德都一一給出瞭解決方法。
經過一番長談,李賢很欣賞李昭德的才能,蘇揚也看得出來,在對待皇權傳承的問題上,李昭德還是支援正統觀念的,武媚娘廢了李賢另立豫王李旦的事情在他看來就是謀朝篡位,就算武媚娘是李賢的親孃也不能這麼做,她可以架空李賢,但不能廢了皇帝,這已經不是權力爭奪的問題,而是違背了禮制!
李賢正在與李昭德談話時,郭知運走了進來稟報:“將軍,軍營中各位將軍都來了!”
蘇揚點點頭,轉身向外走去。
這時軍司馬韋待價最先走了進來,他身披甲冑,腰間掛著戰刀,目光掃了堂內一眼,看見了蘇揚,“拜見大帥,蘇將軍何時到的?”
“傍晚時分!”
其他各將軍依次走了進來,一一向程務挺和蘇揚見禮。
看人都到齊了,作為軍司馬的韋待價就問:“大帥,不知深夜把我等召來到底有何緊急軍情?”
蘇揚說道:“各位將軍,某和程將軍向請諸位見一個人!”說完向左廂房門口的兵士揮了揮手。
兵士進去了,很快又出來站在門口高呼:“陛下駕到——眾將參拜!”
眾將紛紛大驚失色,皇帝怎麼會突然來北疆?難道是北蠻有異動,而且來勢洶洶?就算這樣,皇帝也不應該離開洛陽來到北疆這麼兇險的地方啊!
李賢走了出來,眾將一看他穿著普通的常服,而且大部分將軍都沒有見過他,根本不認識,只有少數兩三個人見過。
“臣參見陛下,陛下萬年!”
“陛下萬年!”
幾個見過皇帝的將軍先後下拜,其他將軍一看,知道這肯定是皇帝,於是紛紛下拜:“參見陛下、陛下萬年!”
李賢走到案桌後坐下,抬手道:“諸位將軍甲冑在身,就不必行大禮了,平身!”
“謝陛下!”
李賢對李昭德說:“李卿,你來向諸位將軍說說朕為何來到這東受降城!”
“諾!”
李昭德很清楚,武媚娘廢皇帝的事情雖然是事實,但話不能這麼說,武媚娘畢竟是太后,她廢皇帝這話說出去不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