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揚沒有讓家人和霍撼山等人相送,他前往兵部領了冊授,倒換了官文,帶著郭知運和四個少年郎騎著馬就出城直奔雲泉府而去。
整個大唐的折衝府數目在鼎盛時期達到了六百多個,從前叫軍府,後來改名為折衝府,折衝府只有在大唐內地才有,邊關之地不設折衝府,但設道、軍、守捉、戍、堡、驛等軍事單位。
大唐全境內的折衝府又以關中之地最多,為什麼?因為折衝府的兵員數量以當地人口基數為基礎,此時關中地區人口數量為全國之最。
當地壯丁越多,折衝府的兵員就越多,基本上來說,每兩三丁就要抽調一丁去折衝府參加軍事訓練,但並非是常駐折衝府,而是農閒時節才參加操練,有時要前往京城上番值宿。
偏遠地區的折衝府府兵可能要一年才輪到一番,畢竟距離太遠,距離京師比較近的折衝府可能一年六七番不等。
各折衝府的兵員數量從六七百到一千多不等,但從來不會滿員,因為是需要輪流去京師上番的,訓練也需要農忙時節才參加。
全國折衝府數量五六百,僅僅京兆府就有一百二十一個,蘇揚僅僅知道的就有真化、巨道、水衡、仲山、新城、竇泉、善信、鳳神、安業、平香、太清、神鼎、圍谷、明光、龍首、道渠、雲泉、文學、常保等,至於其他折衝府數量實在太多,名字也是千奇百怪,記都記不住。
折衝府的名字絕大部分都不是以當地地名而命名的,因此你想搞清楚它設在哪裡,還真得需要費一番工夫。
以京兆府的人口數量,幾乎每個縣轄區內都有2到3個折衝府,但折衝府是獨立的軍事單位,直接受朝廷管轄,與地方官府是軍政分離的,不受地方官的節制。
雲泉府位於秦嶺北麓腳下,距離長安城五十里,只因周圍山嶺之中時常籠罩雲霧,山間又多泉水,因此而得名。
在京兆府轄區內的折衝府擔任武官並不一定會實職上任,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府兵的軍事任務分為番上和直長。
番上的意思就是輪流上番,是臨時性軍事任務,到了期限就會換另外的人來;而直長卻是長期性的軍事任務,例如薛仁貴曾經因在遼東立功,被太宗皇帝提拔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北門直長,意思就是說薛仁貴雖然是在雲泉府當任果毅,卻實際上是在皇宮北門駐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雲泉府,營地校場。
校場上站著大量的兵士,黑壓壓的一片。
點兵臺上被五花大綁的捆著十來個府兵,這些人一字排開跪在臺上,臺上兩側站著手持長槍的兵士,幾個武官手握戰刀面向被捆的兵士。
都尉孟建威面無表情的盯著這十來個跪在前面的兵士,“說吧,都說說看,為何不來參加操練?”
跪在地上的十來個兵士無人出聲。
“說!”孟建威大吼。
兵士們嚇得紛紛發抖,其中一人鼓起勇氣說:“家、家中都沒吃食了,餓著肚子了,如何來操練?”
“俺家也是!”
“俺也是!”
“俺老孃臥病在床,無人服侍!”
······
有人說了理由之後,其他人紛紛說出了自己不來參加操練的原因。
最近幾年來,每次操練不來的兵士越來越多,孟建威已經是見怪不怪了,沒什麼好說的,他扭頭一個官員:“長史,此等情形如何處置?”
一個官員站出來拱手道:“將軍,按律初犯當杖打二十,再犯杖打三十,再犯當斬!”
孟建威擺手:“那就按律執行吧!”
“諾!”
長史答應,當即向兩側兵士揮手:“開始!”